第142章 这才叫一门双国公(2 / 3)

这话出自亲爹的嘴,当儿子的心里不难过和悲愤就怪了。

遇到个钻牛角尖的,说不定就想不开。

反倒是李景孝眼看他伤势还没好,主动让人送来了三花玉露丸。

别说怨恨,贾蓉这下反倒觉得,李景孝虽然让人打了自己10鞭子,可实际上,还是关心自己这个侄子的。

至少比亲爹贾珍好多了。

服下丹药后,后背一阵清凉,只是十几秒,已经结痂的鞭伤,顿时好了九成。

等于恢复了30点的血量,居然还没完全好。

可见贾蓉的伤势,并没看起来那么轻。

说不定,这小子背上的伤,已经开始发炎,再拖几天,保不齐就开始发烧,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李景孝知道后,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

又让人送了些人参、鹿茸、藏红花之类的补品,送去宁国府给贾蓉。

立马又让贾蓉感激不已。

隔天一早,正月十八元春出嫁的日子。

天不亮,这小子就起床跑去荣国府那边,跟在贾珠、贾琏身边跑腿。

荣国府嫁姑娘,还是太上皇和皇帝赐婚,别说京城的勋贵了。

但凡和贾家有姻亲、有交情的,即便是金陵城内的,都早早快马赶到京城。

一大早,宁荣两府就人来人往、热闹的很。

眼看贾蓉活蹦乱跳,贾珠、贾琏和王家几兄弟,还有同龄、同辈的年轻人们,立马知道这小子肯定服用了李景孝的丹药。

一时间,看这小子的目光,从之前的幸灾乐祸,变成了羡慕,甚至是嫉妒。

贾蓉本来就不蠢,没多久就意识到,自己忽然比琏二叔,还要受宾客中的年轻人欢迎。

等王家兄弟,开玩笑一样的问了句,怎么伤势好这么快。

贾蓉这才意识到,自己好像成了这些人羡慕的对象了。

这几天吃的苦,立马变成了,自己那是为了配合李景孝这个姑父,忍辱负重,严明军纪。

不仅无错,还有功。

这么一想,还别说,贾蓉的腰板都直了起来。

说话的声音也大了三分。

可惜今天贾蓉不是主角,一群人只是奉承了这小子几句,心思就全放在了元春出嫁的事情上。

李景孝都结过一次婚了,这次娶元春就轻松了很多。

所谓的‘晨迎昏行’,巳时出门,带着迎亲队伍去荣国府接新娘。

在新娘这边闹一闹,喝个酒,等带着新娘回到夫家,基本上已经下午。

正好黄昏时拜堂成亲,然后就是喜宴。

迎亲队伍到了荣国府,早有小厮和小孩儿,提前看到队伍,早早跑回去汇报。

李景孝不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出身,甚至他和读书人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和贾家交好的文臣,其实也很少。

还基本上都是不得志,官职不高的文臣。

所以居然没人刁难他做催妆诗,这让这些天准备了几首的李景孝,反而有些遗憾。

不过,贾家的亲戚是真多。

京城就有八房,金陵那边又有十二房。

虽然金陵那边来的同族不多,毕竟婚事提前了,能赶过来的,都是骑马一路赶紧赶慢,才在婚事之前一两天内才赶到。

但即便人少了很多,可贾家的姻亲、老关系还是太多了。

光是认人,都让李景孝头都大了。

李景孝这才真正的意识到,什么叫做一门两国公的含金量。

两个开国大将,外加两个第二代继承人也是战功不小,‘门人弟子、世交亲贵’遍布朝野都不为过。

什么四王八公十六侯,不是家主亲临,就是继承人上门道贺。

有那么一瞬间,李景孝都觉得,宁荣两府第三代、第四代要么是废物,要么出家当道士,对宁荣两府其实是好事。

否则,贾家三代人都掌握着极大的兵权,反而是大祸临头的事。

不仅皇帝受不了,就连满朝文武和世交勋贵们,都会觉得贾家挡住了他们的上升的路。

这么一想,贾家走科举之路,或许不是他们不知道屁股歪了,而是不得不这么做。

不过转念一想,明朝的英国公、魏国公、定国公,人家一样世代掌权,但只向皇帝靠拢,一门心思只听皇帝的,世代都活的好好的。

这么算的话,好像又是贾家确实走歪了。

好在今天李景孝结婚,一定程度上,新姑爷上门,反而最大。

即便有人刁难,那也是接元春出闺房时,出嫁了的嫂子,没长大的小姑娘们,才会刁难他一二。

热闹好一会,下午3点多,总算把新娘子接出门。

元春一身凤冠霞帔,坐上十二抬的大轿,队伍后十里红妆,那是一点都不打折。

以荣国府开国公的门第,女儿出嫁8抬轿子很正常。

不过婚娶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