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海州崔氏女(2 / 3)

这方面的顾忌了。

干脆就不提这事了。

正想离开,夏守忠忽然拉着李景孝,小声说道,“景祐,你功夫那么好,若是鞑靼真的强攻高丽,不妨趁机去辽东走一圈。

混点战功回来,再上下打点一番,说不定就能因功恢复祖上的爵位。”

李景孝不由一愣,一等昭武将军听着地位挺高的,可实际上离超品爵位差远了。

贾家祖上那么风光,一门双国公可谓勋贵第一。

但到了这一代,也就贾赦头上有个一等将军的头衔,在四王八公的圈子里,早就远离了核心圈子。

说到底,就是子弟身上没军功。

只是自己刚成亲,每天稳定的100点经验到手。

又和媳妇亲昵的蜜里调油,每天不知道多爽快。

过年之后的二月份,又会娶贾元春过门,日子肯定更舒服。

出去打仗,少则半年,多则两三年都很正常。

而两三年的时间,都够自己升级到2、30级了。

夏守忠见他迟疑,知道年轻人刚成亲,舍不得温柔乡。

当年皇帝还是皇子时,刚成亲时的头几年,也和李景孝一样,恨不得成天和皇后成双成对。

笑着说道,“景祐不用这么早答应,反正现在还是寒冬时节。

鞑靼人就算出兵,也得到春天冰雪消融之时。

否则大军强行前进倒是何以,后勤补给跟不上,却是大忌。”

李景孝想了想就点头,这时候的辽东,气温能低到零下十几、二十多度。

极恶劣的天气下,零下三、四十度都不意外。

这种天气去打仗,还没到人家的地盘,自己就得非正常减员一两成。

甚至两三成。

李景孝道谢,说自己会好好考虑清楚,这才告辞回家。

夏守忠则笑盈盈的看着他的背影消失,急匆匆的回到皇帝身边,说起了李景孝的来意。

至于劝他去辽东赚点军功的事,夏守忠是提都不提。

要是李景孝真的在辽东立下功劳。

夏守忠一个内廷大太监,对有功的军将有举荐之恩,不见得就是好事。

要是李景孝在辽东出意外,对夏守忠来说,就更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这事埋在心里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当然,若是李景孝在辽东真的捞到军功,到时候上下打点,少不了夏守忠一份厚礼。

甚至是双份。

回到家,秦可卿等人已经用过了晚饭。

一听李景孝和护卫们还没吃,秦可卿忙吩咐婆子,让厨房准备晚膳。

李景孝则摆摆手,“随便弄点面条,再切些熟肉、几样小菜就是了。

对了,二福他们也和我吃一样的。”

秦可卿忙点头,半个小时不到,饭菜就端了上来。

正和媳妇、三个妹妹和小舅子闲聊的李景孝早就饿了。

景容这小东西看他吃的这么香,嚷嚷着也吃了一小碗面条和一点熟肉。

要不是李景孝担心她积食,小家伙吃的会更多。

吃饱喝足之后,李景孝正喝着茶,秦可卿等丫鬟们收拾完了,这才坐在他身边问道。

“相公,过完年小弟5岁,到了启蒙的年龄。

妾身想着要不要请个先生,教导小弟的同时。

也让三个妹妹们学些算数、填词做诗的学问?”

李景孝想都不想就摇头,“钟弟和景容太小,请先生的事6岁之后再说。

这两年在家背背三字经、千字文,练练字,够他们俩学一两年了。

平时又要练武,没必要这么小,就成天被功课缠着连玩耍的时间都没有。”

景容顿时一喜,秦钟脸上同样露出了笑容。

李景孝说完,目光看向了景熙和景玥。

姐妹俩一个11、一个7岁,看大哥的目光中,不由带着些紧张和不安。

李景孝见状,不由笑着说道,“我找宫里的大太监问问,请个出宫的教习嬷嬷。

每月逢初一、十五这两天,上门来教她们俩一个时辰的礼仪和规矩。

其他的,就按照我之前指定的课业来做。”

景熙姐妹俩暗暗松了口气。

秦可卿虽然觉得自家男人有点宠溺妹妹和小舅子,但她的性格恬静,自然是李景孝说什么就做什么。

再说,自家男人时常关注景熙四人的课业,在当下的勋贵家族中,已经算是很负责的大哥和姐夫了。

这事过了之后,李景孝笑着考较了景熙、景玥背医书的进度。

又从三字经里选了几段,让秦钟和景容背。

景熙、景玥、秦钟都能流畅的背出来,只有景容这小妮子背的

眼看四人都能背出来,不由满意的夸了四个小家伙几句。

晚上9点了,秦可卿忙吩咐丫鬟服侍他们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