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确实不一样了(1 / 2)

李景孝得了好处,忙对沈伯平道谢。

沈伯平见他果然不喜欢文书之类的公事,不由笑了起来。

暗道这样也好,一心修道,才能越发的厉害。

对大家都是好事。

又痛快的给李景孝放了三天的假。

随后,一张百两的银票递给李景孝,说是道录司的惯例。

既然在道录司升官不容易,甚至沈伯平即便有机会升官,也会被礼部的大佬,压着继续待管着道录司。

谁让他是道录司的一把手,掌握的秘密最多。

那在钱财方面,也就没人管的那么严。

否则,真当他沈伯平,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

李景孝出了沈伯平的官衙,就被饶广贤、余福保拉着去醉仙楼喝酒庆祝。

到了地方,李景孝想了想,还是拿出尤士衡给的银票。

饶广贤直接摆摆手,“功劳上,我和老余占你便宜了。再分钱,那就真说不过去了。”

余福保点点头,笑着说道,“放心,这一趟,我和饶大人也得了一百两的例银。

咱们这衙门,但凡出去办差,按照事情轻重,距离远近,赏银还是不少的。”

饶广贤笑着附和道,“升官不容易,那就从钱财上捞回来。

再说,每年道录司结余的银子,不找理由发下来,难不成还上交给礼部那些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

这话顿时得到了余福保的极力赞同。

看这样子,道录司平时没少受到礼部的清流官们的鄙视。

要不然,两人不会怨气这么大。

李景孝不是科举出身,自然也不会站在文官那边。

而且对他来说,修行才是重点。

——

这顿酒喝到中午2点不到就散了,李景孝都感觉两天下来有些累。

饶广贤和余福保肯定更疲惫。

等李景孝出了酒楼回到道观。

就见昨天留在京城的贾蘅,正百无聊赖的坐在道观门口的台阶上。

一见李景孝回来了,脸上立马露出笑容。

“老爷,这趟差事可还顺利?”

李景孝笑着点点头,“还行,下午我睡一个时辰。

你在观门口,贴上张告示。

明天开始本官有三天假期,每天早上继续坐诊。”

贾蘅忙点头。

等李景孝睡午觉时,不仅告示贴在了观门口的墙上。

贾蘅在和人闲聊时,声音都大了不少。

而她老娘则三点钟就开始准备晚饭。

李景孝之前虽然说过,饭菜不用太精细,但贾陈氏觉得李景孝已经做官了,饮食起居肯定得不一样了。

晚上,李景孝看着桌上的四菜一汤,稍微算算价格就知道,要是一直都这么吃,自己给的3两银子,可能一个星期都不够。

而且,那3两银子里,还有1两是贾蘅母子的月薪。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时,王熙凤给了她20两银子,刘姥姥就说过,这20两足够她一家四口吃用一年。

而刘姥姥可不是什么贫民。

家中有屋有田,可见她家的伙食水平,应该不算差。

遇到收成不好,这才上门打秋风。

李景孝每个月2两银子的伙食费,吃的比前世成天吃盒饭好多了。

在这世界里,也比小地主要好很多。

但面前的四喜丸子、白切鸡、炖羊肉、干烧鱼和白菜豆腐汤。

李景孝都不用问,2两银子一个月,绝对不够。

每道菜尝了尝,还别说,贾陈氏确实不愧是在宁国府后厨待过的厨娘。

这水平感觉不会比前世一些酒楼的味道差。

而且这还是没那么多调料做出来的菜,原汁原味,手艺肯定更难学。

大概是因为习武和还在长身体的原因,李景孝现在的饭量一直都挺大的。

不仅四菜一汤吃完,还连吃了三碗米饭。

擦擦嘴,夸了贾陈氏几句,随后拿出十两银子的碎银子。

“今后就按这级别来做,不够了再问我要。”

贾陈氏忙点头,她倒是没那么短视,在饭菜上捞钱。

要不是没钱,为了贾蘅的前途,贴钱都愿意。

实在是既然有那个厨艺,成天却只做三个菜的家常菜,心里总是觉得不得劲。

而且长久不做拿手的好菜,那就得荒废了一身厨艺。

像现在李景孝吃的越满意,才能显得他们母子越有用。

晚上贾蘅母子吃过饭,收拾干净厨房,这才和李景孝告别,回自己家去住。

李景孝也利用画符来当消食。

小成水平的御火符、驱邪符上的灵气,果然比入门时画的要厉害不少。

而且这些符咒放在游戏的物品栏里,灵气也不会慢慢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