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未来(3 / 3)

毫不在意道:“既然如此,不过是些挠挠之言而已,不必在意。

我倒是比较好奇,士林对巡抚都御史如何看待?”

杨士奇沉吟道:“目前所见到的皆是赞同,对于三四品的高官而言,一下子多出了十九个高等职官,自然是欣喜的,地方的话,主要是布政使的反应还不曾彻底汇总。

但总的来说要分人的情况,若是有晋升希望的,自然是希望有这个职位,若是没有晋升希望,那自然是不愿意让自己头上再多一个人。”

布政使别称“藩台”,这是从唐朝藩镇渐渐演变出来的称呼,诸如藩王等等,这一个“藩”字,就代表着权力,而现在每一个省上面都有一个“抚台”压着,这“藩台”可就不够“藩”了。

李显穆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又望向了堆积如山的奏章,缓缓道:“我有一个建议想要上呈陛下。

先帝的精力远不如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所以一应政事皆委于内阁。

几乎每日都有两三人在皇帝身边,随时使皇帝能够问政。

当今陛下则不喜批阅这等废话连篇的奏章,且天下事无巨细,皆累于陛下。

既然陛下不时要询问我等的建议,那若是我等能先将奏章看过,将我等所思的建议记下,然后粘在奏章上,再呈递给陛下,作为陛下的参考。

岂不是能大大减轻陛下的工作吗?诸位觉得这个建议如何呢?”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李显穆这个建议一看就知道是非常有可行性的。

皇帝不时问政,而后他们回答,这效率其实不高,毕竟说话是很费时间的,但若是按照李显穆所说的这种方式,皇帝就可以直接过滤掉所有的废话,甚至不需要从头去思考,而是直接考虑他们的建议合不合适。

在没有宰相制度的大明朝,这的确是非常适合当下的一项政治制度。

“只是陛下会同意吗?”

内阁没有傻子,这项制度必然加强内阁的权力。

“若是喜欢乾纲独断的太祖皇帝必然不会同意。”李显穆微微笑道:“但当今陛下是很可能同意的,因为这项制度加强的不仅仅是内阁的权力,也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啊?

众人有些懵,他们怎么没看出来。

https://5141e448d.xyz。手机版:https://5141e448d.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