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门落锁,命宫中禁卫打起精神来,好好巡视。”
说完后,又望向李显穆道:“老师,今晚就辛苦老师和小侄一起照顾父皇了。”
李显穆很是凝重的点了点头。
如今华盖殿中灯火通明,几乎将大殿的每一处角落都照的纤毫毕现。
因为担心随意抬动皇帝会造成不好的结果,于是只将皇帝放到偏殿的榻上,几个宫女和太监上前侍候朱高炽喝药。
李显穆和朱瞻基并肩而立,望着皇帝甚至难以张嘴,只是一会儿时间,不知道是病情恶化,还是殿中的灯火太过于明亮,皇帝的脸色竟然愈发苍白,甚至有种毫无血色的白。
李显穆偏头看去,朱瞻基不自觉的双手搅在了一起,手背上青筋暴起,面上强忍着心中的惊涛骇浪。
一个皇帝刚驾崩不到一年,另外一个皇帝就又驾崩,太子二十多岁还没有子嗣,这种事放到任何王朝都是相当炸裂的事。
朱瞻基的储位虽然稳,而且跟着先帝已经学习了很多年,但终究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若说他心中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殿下不必担心,陛下吉人自有天相。”李显穆轻声安慰着。
朱瞻基陡然放松了一丝,事情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境地,父皇也不一定就这样出事,纵然真的有事,朝中还有一众可信的大臣,社稷终究不至于板荡。
二人稍微聊了两句,便听到有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匆匆而来,还不等众人走进,李显穆就已经听到了泣声,而后便是皇后挂着泪珠冲了进来。
殿中顿时又跪了一片,张皇后什么都顾不上直奔皇帝病榻,一眼便看到了正处于昏迷之中,生死不知的皇帝。
恐惧如同夜色席卷天际般瞬间席卷了她的心神,她摇摇欲坠着几乎就站不住了,朱瞻基伸手扶住了母后,“母后。”
张皇后来的路上大致已经了解了情况,此刻什么也说不出话来,只有一道道恐怖的猜测不断横行于她的脑海中。
到了此刻张皇后和朱瞻基也基本上接受了现实,皇帝的身体不是一日不好的,而是早就出了问题,否则先帝也不会和汉王说“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这句话。
拖着病体活过整个永乐年间,能够登上皇位,已经出乎很多人预料了,如今想来,今日病倒,却也是情理之中。
只是作为至亲,张皇后没法接受罢了。
朱高炽虽然形象不佳,但却是个能为东宫遮风挡雨的男人,也是个能镇压大明天下的男人,若是皇帝出了意外,偌大的大明又该何去何从?
“请皇后振作,陛下身体尚好,说不准很快就能醒过来。”
朱瞻基将张皇后扶到旁边坐下,殿中很是安静,甚至能清晰听到殿中灯火油烛噼里啪啦的响着,以及皇帝昏迷中却并不平静的呼吸声。
从那种难以克制的情绪中醒来的张皇后,这才有精神向李显穆问候,“有劳明达了,只是明达怎么不曾离宫?”
张皇后自然知道今日皇帝和内阁在华盖殿商谈了一天,毕竟就连午膳都是在华盖殿吃的。
如今其余内阁群臣都不在场,自然是出宫去了,只留下了李显穆。
“回皇后娘娘话,臣出宫前和陛下多聊了两句,是以落在了后面,走到华盖殿阙前时,听到华盖殿中有喧哗惊呼之声,是以折返,如今便在此处了。”
张皇后万分感慨道:“幸好明达在此。”
她又哀凄的望了皇帝一眼,欲言又止道:“若是……
若是陛下今夜不逮,这大明的天下该何去何从呢?”
这番话如同巨石般压在张皇后和朱瞻基心中,李显穆知道皇帝今夜不会死,但为了安抚二人,他还是沉声郑重道:“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臣相信陛下吉人自有天相,今夜不会有事。
但若是真的事有不逮,太子早在永乐年间就已经是太孙,如今还是大明名正言顺的太子,自然有太子继承社稷。
朝中有一众大臣,大明的江山依旧稳如泰山,若是有奸邪之辈,趁机作乱,纵然是皇室宗王,也要从臣的尸体上踏过去!”
皇室宗王四个字一出,皇后和太子面上便有明显的轻松之色,他们都知道李显穆说的是汉王。
这也是太子和皇后最担心的,汉王夺嫡之心一直不死,若是皇帝真的出了事,朝野上下必然一片混乱,若是汉王趁机发乱,难保不会重演旧事。
要知道,为了肢解汉王的势力,皇帝可是直接把淇国公发配去了交趾镇守,又借着复爵在勋贵队伍里安插自己人,这一切都是因为对汉王的忌惮。
若是皇帝真的出现问题,那李显穆的地位将会大大提高。
李显穆这般激烈的表态,让张皇后和朱瞻基都很安心,在满朝文武之中,他们最信任、最亲近的大臣,也就是李显穆了。
“皇后娘娘不必担心,臣看陛下的脸色已经好了不少,太医的药是有用的。”
李显穆指着皇帝安慰皇后,张皇后立刻转头看去,果然见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