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之事,事关重大,他们并非没有激进的办法,而是不愿意提出,今日所议不是军国重事,没有那么着急,今天商议不出结果来,明日可以接着商议。
众人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思,所以才试探着先提出一个保守的建议,试探试探皇帝的底线,看看能接受什么程度的改变。
可以说这是一群老狐狸的共同选择。
但朱高炽已经微微皱起了眉头,他认为自己方才说的很清楚了,这件事涉及到了国朝未来的存续,不改变则危矣。
但是从这些大臣嘴中提出的建议,只能说是缝缝补补,于大事无益,让他很是失望。
他是很聪明的,自然知道这些大臣在想什么,于是他更加失望,只能将目光落在他真正信重的内阁这里。
“明达,你们呢?”
李显穆施施然道:“陛下,我等方才所商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建议是直接将朝廷岁入分出一部分,比如十分之一,来作为宗室俸禄的支取,够与不够,皆从这部分中出。”
朱高炽顿时一震,眉眼间有笑意盈出,这才是他想要听到的建议,这个建议可以完美解决宗室可能拖垮大明财政的恐怖未来。
“但是这一条有个坏处,臣就不在这里赘述,想必陛下是能够猜到的。”
朱高炽眉目落下,他自然知道,等到宗室人数越来越多,这部分俸禄是必然不够的,那底层宗室甚至可能连乞丐都不如,甚至发生饿死人的人伦惨剧。
李显穆没说出来,是因为万一皇帝真的采用这个建议,那岂非要背上苛待宗室的罪名?
只要他不说,就可以用“皇帝没想到”的借口搪塞过去,这叫故作糊涂。
朱高炽很配合的没问,而是问道:“第二个办法呢?”
“第二个办法则是学习前几个长久朝代的做法。”
大殿之上,众人的表情各异,在场的人,都精通历史。
大明往前数,也就汉唐宋三个王朝时间比较长,但唐朝的宗室制度没有价值。
唐朝之所以没有宗室问题,是因为帝系传承过于血腥,武则天篡夺李唐神器后,把太祖诸子以及太宗诸子杀了个九成九,没多久又发生了安史之乱,李唐宗室每次还没有发展起来就被收割一波,可以说相当惨。
这种情况下,谈何宗室制度。
而宋朝的宗室制度,且完全和大明宗室制度的根本冲突。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但其实宋朝宗室制度是清朝宗室制度的祖宗!
宋朝宗室制度有以下几条——
一、不得出京只能在汴京,且没有封地,所以靖康之耻的时候,直接被金人打包带走,只留下了完颜构这根独苗。
这一条和大明让诸王守在封地不得外出,完全背道而驰。
二、宋朝包括亲王在内的爵位不世袭,而是降等承袭,嫡长降到国公为止,其余各脉最后则和普通平民无异。
通过降爵制,宋朝实现了宗室力量的自然消解,远支宗室即便有显赫的祖先,到了后来也只能沦为平民。
这就是为何宋孝宗的父亲只是个县丞,而宋理宗的父亲更是普通百姓。
但宋朝又保留了少量世袭王爵,比如英宗赐给太祖一脉的安定郡王,清朝的铁帽子王制度就是从这里学来的。
这一条同样和大明相悖,太祖皇帝定下的就是世袭制度,而且这一条是不能改的,就算是李显穆也不敢提。
因为大明世袭是政治正确,世袭的何止诸王?
诸位国公、侯伯、数不清的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百户、小旗等等,大明就是一个从上到下的世袭王朝,就连民族英雄戚继光能当官,都是因为他家祖祖辈辈都是登州卫指挥佥事!
可以说除了科举出来的文官是凭自己的本事当官,其他人都是靠老子、靠爹、靠祖宗。
这就是为什么明朝文官拽的很,因为放在现代,他们都是各省前几名的天之骄子,而武官勋贵都是一群学渣和关系户。
这样的大明,如果废了诸王的世袭之位,那其他人怎么办?
一旦开了废除世袭的这个头,那一切可就控制不住了,没人敢碰这件事,就算是皇帝也不敢,别看他高居皇帝位之上,但废除世袭得罪的是所有人,包括保护他安全的禁军!
那汉朝呢?
汉朝制度相对来说比较折中,王位嫡长世袭,其余后代则逐渐递减。
一想到前朝的宗室制度,朱高炽脸都有点绿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怎么大明的宗室制度这么奇葩。
皇族子孙享有特权,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制,诸王的府第、服饰和军骑,下天子一等,爵位世袭罔替,公侯大臣见了都要“伏而拜谒”,无需交税,甚至可以在地方收税、鱼课、盐店。
“嘭!”
朱高炽实在没忍住直接拍了桌子,反应过来才发觉手有点麻,他扯了扯嘴角,沉声道:“明达,前朝繁多,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