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皇帝又在引导舆论了!(2 / 3)

沉甸甸的巨石。

下一秒,那个莽撞的人影猛地冲进了公署,脚步急促,带起一阵风。

随后他便大声呼喊道:

“大人,大人,海外的粮食到了!”

那声音在安静的公署内回荡,显得格外突兀。

倪元璐听到这话缓缓抬起头来,眼神却是平静如水,随后淡淡地道:

“知道了。”

那语气,仿佛此事不过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前来通报消息的官员顿时一脸懵逼,他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

要知道在这之前,自家大人还为了海外粮食一事愁得睡不着觉,整日唉声叹气,眉头从未舒展过。

可怎么这会儿听到了这个消息,反而如此淡定?

难道是没听清楚?

想到这,他定了定神,然后又重复了一遍。

“大人,下官的由郑家运送的海外粮食到了,除了粮食之外还有不少金银以及奇珍异宝。”

倪元璐再次抬起头来,依旧面无表情淡淡道:

“不是了吗?本官已经知道了,下去吧。”

那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仿佛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

这下子,那个前来通报消息的官员彻底懵逼了。

他呆呆地站在原地,张嘴还要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只能是悻悻地退了下去。

就在这时,倪元璐突然又冲着一旁正在忙活的一些官员道:

“你们也出去吧,本官需要静一静。”

那些官员听到这话,赶忙停下手中的活计,躬身行礼,随后便鱼贯而出。

不多时,整个公署内便只剩下倪元璐一人,四周安静得只能听到他轻微的呼吸声。

紧接着,倪元璐揉了揉眉心,一脸的无奈。

刚才的话他自然是听得清清楚楚,但因为有了朱慈烺之前的告知,所以他对这件事情并没有什么意外。

而且他知道伴随着粮食运到京城,接下来他也必须要行动了。

毕竟今天之内,关于海外的事情就会传遍整个京城,这件事情也瞒不下去了。

与此同时,京城各个衙门内也都收到了这个消息,瞬间又是一阵轰动。

大臣们围坐在一起,交头接耳,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他们大概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无非是皇帝在制造舆论,想要趁机开海。

在他们看来,这种事情是万万不能做的!

因为这意味着要打破现有的格局,意味着要面对诸多未知的风险,这对于他们这些习惯了按部就班、维护现有利益的大臣们来,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夜幕降临。

京城的大街巷中,灯火摇曳,映照出人们忙碌而又焦虑的身影。

这一天晚上,京城里的官员来往异常密切,许多官员在忙完公事之后,便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然后讨论起了白天发生的事情。

酒楼里,包间内,官员们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美酒佳肴,却无人有心品尝。

他们的脸上满是凝重之色,话题始终围绕着开海一事。

有人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道:

“这开海一事,若是真的推行开来,恐怕会引发诸多乱子啊。”

另一人则点头附和道:

“是啊!朝廷怎么能与民争利呢?再了,若是百姓都去海外做生意了,谁来种地?”

同样的,户部尚书倪元璐和首辅薛国观的家门口也被人堵了个水泄不通。

毕竟这两位一个是户部尚书,掌管着国家的财政大权,一个是内阁首辅,文臣之首,更是皇帝的狗腿子。

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两位总不能毫不知情吧?

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皇帝这到底是什么意思?难不成真的还要开海吗?这可是万万不能的事情啊!

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有见到倪元璐和薛国观本人。

因为此时此刻,这二人正在一处私密的地方品茶。

这里是薛家的一处别院,位于京城西南方向,环境清幽。

本来是隶属于薛国观儿子名下的一处房产,只不过他儿子不在京城,所以这里就成了薛国观的清静之所。

每次遇到什么烦心事的时候,薛国观总会来到这里,独自一人,或是邀上三两知己,品茶论道,排解心中的忧愁,因此知道的人并不多,只有他的几个家人和朋友知道而已。

薛国观和倪元璐已经到达这里有些时辰了,并且他们已经商议好了该怎么劝其他尚书和内阁大臣。

此刻两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凝重,却又透着几分坚定。

没过多久,又有脚步声响起,紧接着几个人结伴而来。

正是其他五位尚书和三位内阁大臣,很明显,他们也是被薛国观邀请的。

那些大臣们大概猜到是为了什么事情,所以都没有推辞,即刻便赶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