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堪称史无前例的大获全胜!
一时间,薛国观的双手微微颤抖着,那奏疏在他的手中仿佛有千斤重。
但他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仔细地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后,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喜悦和震惊。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让他一时之间难以接受。
他怎么也想不到,一直困扰着大明王朝的农民军问题,竟然在此时得到了如此完美的解决。
但很快,薛国观还是反应了过来,只见他兴奋得满脸通红,声音也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道:
“陛下!此乃我天朝幸事啊!陛下万岁!太子殿下千岁!”
薛国观着,对着崇祯就行了个大礼!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其他几位大臣瞬间就懵了,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疑惑。
这奏疏里到底写了什么?居然能让薛国观如此失态?
在好奇心的趋势下,他们纷纷迈开脚步,朝着薛国观走去。
薛国观见众人围了过来,连忙将手中的奏疏递给离自己最近的兵部尚书李邦华。
李邦华一脸好奇的接过奏疏,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起来。
其他几人见状,也赶忙围了上去,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眼睛紧紧地盯着奏疏上的内容。
等看完这上面的内容之后,所有人都呆住了,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
他们的嘴巴微微张开,眼睛瞪得大大的,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虽然他们之前都知道太子此次出征必胜无疑,但他们怎么也没料到,太子会胜得这么轻松、这么彻底。
仅仅以两千多人的伤亡代价,就战胜了二十万农民军,而且那令人闻风丧胆的农民军首领李自成也死了,这简直就像是一场梦一样!
与此同时,他们也终于反应过来,崇祯今天晚上召见他们,不是因为皇后生了孩子,而是因为太子的捷报到了!
一瞬间,众人的心里竟有些内疚,觉得自己冤枉了崇祯。
但很快,礼部尚书王家彦赶忙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然后大声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农民军之祸已解,我大明内部再无忧患!此事乃国之幸事啊!”
其他人见状,也赶忙附和起来,一个个脸上都堆满了笑容,七嘴八舌地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乃天大的喜事,我大明从此之后再无后顾之忧!”
“列祖列宗护佑,我大明此后必将昌盛!”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夸赞声不绝于耳,就像潮水一般向崇祯涌来。
崇祯听得嘴巴都要裂到耳后根了,没办法,他实在太高兴了。
要知道一直以来,皇太极和李自成就像两把利剑悬在他的头顶,让他时刻提心吊胆。
不知何时这两柄利剑就会斩杀大明的国运!
结果就在今晚,皇太极这把利剑刚断没多久,李自成这把利剑也断了,现在悬在他头上的两把利剑彻底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怎能不高兴?
与此同时,台下的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们心中也无比感慨。
他们深知伴随着这场战争的结束,大明内部肯定会逐渐安稳下来。
虽然如今国内还有一些天灾,但相比于农民军之乱,这些天灾已经不算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凭借着国家财政的支持,再加上从海外进口粮食,完全可以弥天灾荒带来的各种问题。
如今的大明,简直堪称近百年来最强盛之时!
而这一切,恐怕都要归功于那位太子殿下。
他们甚至不敢想象,等到那位太子殿下归来的时候,他的威望会达到何种地步!
别的不,经历了之前的战事和这次的汉中之战后,太子殿下可谓是彻底收拢了军权。
到时候别是他们想要夺军权了,就算是崇祯想收回军权,估计都不可能了。
一时间,他们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但事已至此,他们这些老家伙也没法做什么了。
毕竟太子殿下的厉害他们可是早就领教过了,他们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突然就在这时,崇祯再次开口道:
“诸位,这份捷报是在皇后生产之时送到的,朕突发奇想,想要给公主取名为‘双喜’,诸位觉得如何?”
崇祯皇帝着,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脸上带着一丝期待。
本来给公主起名这种事情是不需要告知大臣的,皇帝自己就可以决定,但崇祯今晚估计是太高兴了,所以还是把这话了出来。
不过他真实的目的还是想听大臣们能夸他几句。
只是这话一出口,一众大臣瞬间有些无语。
原因无他,“双喜”这个名字实在太普通了,乍一听就像是寻常百姓家孩的名字,怎么可能配得起公主的身份?
在他们看来,公主的名字应该典雅高贵,富有诗意,怎么能如此通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