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或许这只是巧合,可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这些都已然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皇太极真的醒过来了!
“陛下,您终于醒了!”
范文程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眼眶瞬间泛红,随即双膝一软,‘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
皇太极躺在病榻之上,面色苍白如纸,身形也显得格外虚弱,他微微摆了摆手,声音沙哑却透着几分威严,虚弱地说道:
“范文程,不必如此客气,快快起来说话。”
说罢,皇太极朝着一旁的小太监挥了挥手。
当即就有一个机灵的小太监搬来了一张椅子,稳稳地放在了床边。
范文程谢过之后,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不敢有丝毫懈怠,双手不自觉地在膝盖上握紧。
紧接着,皇太极又对着站在一旁、满脸担忧的大玉儿挥了挥手,语气虽轻柔却不容置疑:
“你且先退下去吧,还有你们,也都退下。”
皇太极的目光缓缓扫过屋内的太监宫女以及太医。
大玉儿微微颔首,她自然明白皇太极接下来要说正事,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轻轻叹了口气,转身缓缓退了出去。
宫女和太监以及太医见状,也都纷纷行礼,悄无声息地鱼贯而出。
一时间,偌大的寝宫内就只剩下皇太极和范文程二人,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皇太极深吸一口气,胸口微微起伏,努力让自己的气息平稳一些,随后问道:
“范先生,你且跟朕说说,如今这局势到底严峻到何种地步了?”
范文程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
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在椅子扶手上抠动,他是真的想跟皇太极如实汇报当前的局势,可又实在担心皇太极承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万一再吐血晕厥过去,那可如何是好?
到时候,说不定还会有人把责任都一股脑地推到他头上,毕竟他只是一个汉人臣子,在这满是猜忌的宫廷之中,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皇太极似乎一眼就看穿了范文程的担忧,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说道:
“范文程,放心吧,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朕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不瞒你说,朕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无非就是明军兵临城下,将这盛京踏为平地而已!”
“你且直言,朕不会有事的。”
眼见如此,范文程咬了咬牙,心中一横,这才说道:
“陛下,明军此刻距离盛京已不足三百里,而且,据可靠情报,明军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十五万人。”
“臣估计,是因为他们在行军途中不断吸纳辽东的汉人,这才导致兵力如滚雪球般迅速大增。”
“照此下去,等他们真的兵临盛京城下,人数最少还要再增加个七八万,也就是说,最终明军的人数极有可能会超过二十万以上。”
“而反观我们,如今的兵力却不足八万,就算再继续招募青壮,也不过十万而已,而且这是我们最后的家底了!”
“双方兵力悬殊,实在令人担忧。”
说完这些话,范文程一脸小心翼翼地看向皇太极,眼神中满是忐忑,生怕他听到这个噩耗后再次昏厥过去。
不过,他还是低估了皇太极的心理素质,即便听到如此惊人的消息,皇太极此刻的心情也没有太大的波澜。
就像他之前说的,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所以听到这些消息时,并没有感到太过惊讶。
片刻之后,皇太极微微皱了皱眉头,缓缓开口问道:
“范先生,依你之见,有什么办法可以解目前的燃眉之急?”
他的声音虽因虚弱而略显沙哑,却依然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范文程听到这话,先是犹豫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挣扎,但最终,他还是硬着头皮鼓起勇气说道:
“臣这里确实有一个办法,不过不过可能陛下不会接受。”
他微微低下头,不敢直视皇太极的眼睛。
皇太极听到这话,苦笑着摇了摇头,满是无奈与悲凉。
“眼下都这个样子了,盛京都快要保不住了,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你且直言,不必顾虑太多。”
事已至此,范文程也不再犹豫,他深吸一口气,这才继续说道:
“臣以为,眼下唯一的办法,只有和大明议和了。”
议和?
听到这个词,皇太极的神色瞬间变得十分复杂,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奇谈。
神色中夹杂着愤怒和不甘。
毕竟一直以来,大清都是征战四方、开疆拓土的,何曾有过议和的先例?
而且说是议和,其实就是在求和!
毕竟作为战败的一方,他们根本没有议和的资格,只能求和!
而在皇太极的眼里,求和无疑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