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各方(3 / 3)

门请货商送来了成车的自制腊货、蜜饯,果脯。

腊月二十八,一早薛家便总动员了。

今天是备菜日,需提前备好春节待客的卤菜和蒸菜。

廊下的大木案上,热气氤氲,香气四溢。

铁锅里正猪蹄与牛肉被滚沸的汤汁煮得浓稠泛油,八角、桂皮、椒的香味在院中弥散开来。

另一旁的大木盆里,腌好的猪脸肉正静静入味,表面撒着细细的胡椒粉与葱姜末。

挂在灶间的香肠一排排,色泽红亮,油光在光影间闪着暖意。

蒸笼里则传来阵阵肉香,那是切好的五肉、排骨,与糯米和香菇层层铺迭,蒸气裹着香味,从竹笼缝隙间袅袅升起。

柳知微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围裙,忙得脚不沾地。

时而翻看锅中火候,时而吩咐小适去取调料,又一边照看灶台旁的蒸笼。

薛向正夹了一筷子粉蒸肉塞入口来,门外,范友义驾着马车到了。

他小心地扶着薛母下车。

原来,前段时间,薛母心绪不佳,加之薛向又要以身入局。

薛向便提前将薛母送至云梦,拜托给舅父宋元照顾。

果然,薛母一回云梦,找到牌搭子,玩得十分酣畅。

今日再见,薛母的气色明显好了不少。

“郎君,时间不早了,可以去喊宋姐姐了。”

柳知微麻利地调着凉拌菜的料汁。

柳知微和宋庭芳的交情,是在宋庭芳替柳知微压制灵血时建立起来的。

连薛向都不知道,这二人是怎么越来越投契的。

半柱香后,薛向提着一只雕紫檀礼匣,沿着青石小径来到宋庭芳的临时官宅。

这宅子是府衙分的,旧时属一位外放官员所居,院落不算大,却格局方正,檐角覆着薄雪,显得清寒而静雅。

薛向到时,宅门虚掩。

宋庭芳不喜外人,不仅没安排门子把守,连个佣人都没雇下。

薛向在门前叫了两句,见没动静,便推门而入。

前院找了一圈,不见满庭芳踪影。

薛向穿过两道回廊,来到偏厅暖阁时,檀香的气息伴着暖炉的炭香扑面而来。

宋庭芳正半倚在榻上,外衫解到腰间,露出一截雪白的中衣,下裙高高撩起,露出白嫩且丰腴的长腿。

她一手捧书,眉目凝神,一手律动。

薛向才招呼一声,宋庭芳如遭雷击,身子一震,手中的书“啪”地滑落在锦褥上,又翻摔到地面。

她神色微变,几乎是下意识地抬手一摄,书便飞回手中,像藏匿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般迅速收入袖中。

可薛向的目光还是捕捉到纸页上清晰的“黄蓉”二字。

“嘶!”

薛向暗抽一口凉气,这不是自己写给柳知微的闺房情趣读物么

“你来做什么”

宋庭芳的面色带着几分不自然的嫣红,眼中慌乱已经平复。

薛向拱手行礼,“师伯,今日腊月二十八,家中正忙着备年菜,特来请您过去相聚。”

宋庭芳的神情这才缓了几分,抬眸看他,“好,稍后我便去。”

薛向起身告辞,转身正要出门,却听宋庭芳道,“宗门给你的那枚筑基丹,还在么”

“在。”

“你若用不着,先给柳知微用。”

见薛向露出几分迟疑,她又补了一句,“灵族筑基,从未听说过要用两枚筑基丹的。”

薛向大喜,赶忙应下。

…………

申时二刻,薛宅内红灯高挂,香气从厨房一直氤氲到外廊。

半柱香后,薛向一家人,加上宋庭芳,一同围坐在暖烘烘的炭炉旁享用晚餐。

桌上热气腾腾,粉蒸肉的香味尤其浓郁——米粉裹得恰到好处,蒸得松软入味,肥而不腻。

宋庭芳尝了一口,眸子微亮,忍不住又夹了第二筷,“你们家的粉蒸肉,比我在江南吃过的还要香。”

薛母听了,笑得合不拢嘴,“好吃,妹妹多用些。”

关于对宋庭芳的称呼,薛家早就乱了套。

薛向喊师伯,这没什么好说的。

而柳知微和宋庭芳交好,她喊宋庭芳为姐姐。

这会儿,薛母站在薛向的立场,又认宋庭芳为妹妹。

如此一算,柳知微倒和薛母成了平辈。

宋庭芳似乎也很享受薛宅的年味。

晚饭结束,她也不告辞离开。

薛母兴起,张罗搓麻,麻将桌才支起来,宋庭芳便墩在柳知微身后,看她操作。

宋庭芳天资聪颖,不消片刻,便领会了麻将的路数,竟将范友义挤下牌桌,自己亲自上场。

薛向正看得津津有味,忽地,门前驰来一道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