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豪言夺魁(4 / 4)

。”

“明亮到,遮蔽了别人的光芒,而郡试,也是别人要大放光芒的荣耀时刻。”

谢海涯怔住,脸色终于沉下几分,依旧不明就里,还待再问,宋庭芳往北边努了努饱满的红唇。

谢海涯凝目看去,看见两道身影也倚在栏杆外,望着外面的热闹。

那处是山海居酒楼,那两道身影,他有些熟悉,却叫不住名字。

他才想问宋庭芳,却已不见了宋庭芳的身影,只听一道声音传入耳来,“你的事儿,我会放在心上。

薛向的事儿,你还不够资格过问。

赶紧回云梦去,这个当口,你自己的差事别出纰漏。

否则,到时候,我也帮不得你。”

谢海涯默然,再回头看山海居那边,那几人已经返身回了室内。

山海居顶级雅间内,红泥小火炉上,银灰茶鼎正沸,案上铺开一幅雁白古卷,朱笔数支静卧于鎏金笔格之中。

屋中两人对坐。

一位身着白色儒袍,年约五旬,面如削瓜,神情肃冷,正是此次雍安郡试主考之一的徐长缨。

另一人着海青法衣,双鬓微霜,佩一方羊脂玉符,正是代表沧澜州州伯前来“监试”的贵人王宗靖。

案上茶色轻浮,烛光摇曳,正照得王宗靖眉宇斜影,半明半暗,隐有森然之意。

“瞧见没有,寒门素户出来的就是这等货色,岂能让他们得势如今朝堂不靖,到处嚷嚷着变法,不就是这些素户出身的家伙闹出来的动静么”

王宗靖不看窗外,只垂眼抚指案几。

徐长缨神情未动,端茶抿了一口,道,“云梦薛向近日风头极盛,以他的才名,他真夺魁,也不奇怪。”

王宗靖冷冷一笑,道,“圣人云,有教无类。可我却说,大治之世,不可无门第规矩。

这一届若再让平民夺魁,试问我等荫生子弟,如何服气天下文风,岂不乱矣”

徐长缨微一点头,“但科道争胜,各凭本事,你我便是再属意谁,又能何为

王兄,若是有什么偏门要走,恕徐某不能奉陪。”

王宗靖道,“王某岂会做有违王法之事,只需如此,如此……”

窗外,杏风起,尘沙未定。

而堂内红烛,无声跳动。

…………

豪言过后,薛向辞别孟德等人,独自归去。

才走过一条街,他敏锐地察觉到有人跟行。

他转到一处街角,那人竟主动走上前来,斗篷遮身,斗笠遮面。

“薛郎君,随我来。”

薛向一惊,是魏夫人。

这当口,他真不愿跟魏夫人会面,但又不忍拂她美意。

两人一前一后,行至南郊,一座旧桥边。

旧桥是青石砌就,两侧垂杨掩映。

桥下溪水潺潺,偶有碎石激起白浪,月光洒落其上,碎银般粼粼闪动。

风自林间穿出,吹动枝头,也吹皱一池清光。

魏夫人解下斗笠,露出一张明媚逼人的脸,她今日未施浓妆,发髻松束,只簪一枝银杏玉簪。

那玉簪在月下闪着冷光,映得她眉眼温柔又疏淡。

“师母叫我何事”

“我听见传闻,今次魁首会在荫生中诞生,消息源确定。适才见薛郎君豪言,我恐将来事难成,郎君落寞。”

薛向默然,他真没想到还没开考,就有人玩内定那一套。

若是凭实力,他自信不输任何人。

可若有人弄鬼,还真就麻烦了。

“多谢师母提醒。”

薛向拱手行礼。

“你我之间,何必言谢。”

魏夫人从袖口滑出一根玉箫,递给薛向。

薛向接过玉箫,仔细打量,便见箫长七节,通体碧玉,通透温润,月光照上去,如一泓凝住的春水。

唯箫口处,并非玉制,而是一截粗梨木,梨木还有几分眼熟,跟昨天雨伞的伞柄有几分像,像是伞柄镂空改制的,和箫身并不相配。

“家父常说,箫能助运,薛郎君大考在即,无以为助,新制一柄箫管,为郎君讨个好意头。”

魏夫人敛眉道,“郎君不妨试试。”

“我并不擅此道。”

“试试无妨,沾个好意头也好。”

薛向持箫唇边,轻轻吹送,声音乌哑,鼻尖竟嗅到淡淡海水的味道。

魏夫人面红如醉,接过玉箫,“看来没做好,音质不对,我再改改。

祝薛郎君考运大行,必定登科。”

言罢,一旋身,罩上斗篷、斗笠,快步去了,脚步竟有些慌乱。

薛向莫名其妙,完全不知这是干什么,便是勾引,也不该这般草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