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2 / 3)

现役总兵力,在半年内就翻了一番,达到了三百万人,而且这一扩兵速度还没有停止。

可即使如此,美军依旧无法满足朝鲜战争的需求。

为此,美军只能在每个步兵师中,都编入了2500人的南朝部队充当炮灰。

而根据美国的情报,中军的大量部队正在源源不断的往朝鲜增兵。

目前志愿军在朝兵力已经达到了77万人,北军的兵力也增加到了34万。

当然,如果仅仅是兵力对比,马歇尔并不很担心。

毕竟中朝联军的火力跟联合国军没有可比性。

就目前的情况,中美双方可以说是都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底。

美国找不到更多的人,中国拿不出更多的装备。

在这个情况下,谁能获得盟友的更多帮助,谁就会占据朝鲜战场的主动权。

而在援军这一方面,中美双方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情况。

中军的盟友蘇俄,虽然之前抠抠搜搜的躲在中朝身后,但是随着志愿军实力的显露,蘇俄现在已经开始献宝。

大量的重装备,正一火车一火车的往东北拉。

米格15、t34坦克、以及各式各样的蘇俄装备在源源不断的加入朝鲜战场。

别的不说,美军的侦察机现在已经无法随意靠近中国边境了。

双方的战斗机也发生了多次缠斗。

之前中军没有各种蘇俄武器的时候,就已经打的那么好了,现在有了火力补充,战斗会往哪方面发展,谁也不知道。

而与中军相比,马歇尔可以肯定,自己没有任何盟友的支援。

联合国军这4个字,说出来很厉害,好像全世界站在他们这边。

但是除了美军和南军,其他国家可以说是相当于没有。

在战前,按照美国政府估计,参战的国家中,最起码应该有十个能派出一个师以上的兵力参战。

可实际上呢

除了英军两个旅和土耳其一个旅,其他的国家多的一个营,少的一个排。

面对美国后续的增兵要求,这些国家不但不加人,还强调随时会召回部队!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也不是没有人支持美国。

雄踞宝岛的某人就表示自己有数十万身经百战的老兵,只要装备到位,随时可以参战。

不过这个请战要求,联合国军的所有国家均表示拒绝。

这里面尤其以南朝总统反对声音最大。

在他们看来,果军送装备的速度,比美国运输队运的速度都快。

真要打上两仗,志愿军怕是就把战线推到东京了。

确认了要停战,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短短两天后便召开了系统性的会议。

停战的提案得到了高票通过。

不过这个时候,美国政府又发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

他们没有和中国对话的通道。

其实在第三次战役的时候,美国政府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

而且那个时候,美军对停战的需求比现在还要急迫。

当时,始终找不到渠道的美国只能通过热心肠的印度大使传递消息。

而这就出现了一个极大的麻烦。

大国外交,不管心里怎么想,嘴上说的肯定是梆硬。

尤其是当着第三方的面,更是得强硬才行。

这就使得当时印度大使传的话,有那么亿点点失真。

好在关键时刻沃克被撞死,李奇微接手战场并稳住了局势。

不然美国政府能恨死这个刚独立没多久的印度。

而有了上次的教训,美国这次不敢再那么搞了。

在杜鲁门的命令下,美国中央情报局拿出了一切的手段,只为寻找一个可以与中国对话的渠道。

但是中央情报局的一系列秘密渠道,最终却全都杳无音讯。

就在美国政府快要绝望的时候,艾奇逊想起了一个人。

乔治凯南,美国国务院蘇俄问题顾问。

国务卿办公室内,艾奇逊见到了凯南。

“凯南先生,这件事恐怕只有你能做了。”

凯南两手一摊:“国务卿先生,我不得不遗憾的告诉你,我不认识中国的任何人,也没有任何可以跟中国沟通的渠道。”

“我当然知道。”艾奇逊亲自给凯南端了一杯咖啡。

“我记得你跟蘇俄驻联合国大使马利克是好朋友”

“是的。”凯南点了点头,就是因为这个,他才能当上这个蘇俄问题顾问。

“非常好,我只需要你用朋友的方式,向马利克先生提出美国政府的请求。”

“我们只需要能与中国谈判的渠道就行。”

艾奇逊强调道:“任何的沟通方式都可以。”

美国政府不是没有找过马利克,艾奇逊已经通过各种非正式渠道沟通过了。

但是作为蘇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