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他提报上去的。
用尽了自己的毕生涵养,李奇微才强忍住没有当场跳起来开骂。
而让李奇微绝望的是,麦克阿瑟再次成为了新闻发布会的爱好者。
没当李奇微向麦克阿瑟汇报下一步的进攻计划后,他总会在第一时间飞到朝鲜前线。
当然,麦克阿瑟不是去慰问的前线士兵的,而是在前线召开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麦克阿瑟什么都不说,只是反复的诉说在自己的英明领导下,联合国军取得了什么胜利,又将发起什么样的攻击。
就这么来回几次后,李奇微忍不住了。
抢功劳也就算了,可麦克阿瑟的做法,完全就是在泄露情报。
全世界都知道,你麦克阿瑟一到朝鲜,就意味着美军马上就要发起攻击。
这不是拿着大喇叭,在敌人的耳朵边上提醒他们吗
被逼无奈的李奇微,只能在一次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硬着头皮找到了麦克阿瑟。
经过一阵拐弯抹角的交流,李奇微委婉的向麦克阿瑟提出了建议。
李奇微希望麦克阿瑟能换个时间来,最起码也得等打完了再来。
对于李奇微的请求,麦克阿瑟一口答应了下来。
毕竟麦克阿瑟现在需要的是胜利。
这让李奇微松了一口气。
而麦克阿瑟也说到做到,没有再掐着时间,在攻击发起前一天准时飞往朝鲜。
不过李奇微这口气明显是松早了。
麦克阿瑟不再卡点开新闻发布会,但是却开始在公众场合不断的抨击。
他轻蔑的称李奇微每天只推进有限距离,遭到强力阻击便迅速后撤的打法,是手风琴式的战斗。
还说李奇微浪费了他精心策划的进攻计划。
这让李奇微差点没当场气死。
在后续的多场新闻发布会上,李奇微每次都会点出,麦克阿瑟指挥的部队当时败的多么惨。
不过不管李奇微怎么解释,麦克阿瑟毕竟有多年搅屎棍子经验。
在麦克阿瑟的努力下,朝鲜战争到底是谁的功劳,已经成了一个难以论述的话题。
确认第一步已经完成,麦克阿瑟立刻开启了他的下一步。
朝鲜战争一定要继续打下去,最起码也要坚持到他麦克阿瑟再找到仁川登陆那样的洗白机会。
当然,如果能找到机会把朝鲜战争的规模搞大,那就更完美了。
至于仗打大了以后,美国会死多少人,麦克阿瑟表示他根本就不在乎。
不管怎么说,死的都不是他。
而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志愿军采取的是运动防御策略。
在阵地上完成杀伤、迟滞任务后,志愿军便会主动撤退,因此美军也一直在缓步前进。
经过一个月的撕扯,美军付出了万余南军伤亡的代价后,成功将战线推回到了三八线。
这个时候,美国政府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停战了。
在朝鲜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莫名其妙的卷入一场战争后,美军除了丢人现眼,根本就没有获得一丝一毫的好处。
美国需要在东亚获得踏板,但这个踏板是半个朝鲜还是一个朝鲜根本没有区别。
如果继续作战,即使打到鸭绿江又能怎样只会让中国豁出命去跟自己干。
要是和中国陷入全面战争,不论输赢,都只会让苏俄白捡大便宜。
在杜鲁门眼里,目前美军可能占据了一些优势,但这并不足以全面击溃志愿军。
而现在美军已经回到了战争开始的地方,正是停战的最佳时机。
在得知华盛顿打算在外交上出力,以求寻得和谈机会的时候,麦克阿瑟直接炸了。
他都没洗白呢,这个时候岂能停战
当然,麦克阿瑟也清楚,自己单纯反对是没有用的。
要想朝鲜战争继续,就得用点别的手段。
而作为一根经验丰富的搅屎棍,打胜仗麦克阿瑟他不敢说,但要说到挑事,那他就太会了。
3月底,麦克阿瑟又又又飞到了朝鲜,并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一个被他称为‘军事评论’的声明。
“中国缺乏工业基地,无法供应现代化战争所必需的重要物资。”
“他们无法供应进行地面战斗所必须的装备,如坦克、重炮、以及其他新科技武器。”
“他们甚至连建立、维持、运用普通海空军所必须的原料也极度缺乏。”
“因为火力的巨大差距,所以双方的战斗力差距非常明显。”
“这种悬殊的差距,不是单靠勇气或者是不要命就能克服的。”
“如果联合国军改变将战争局限在朝鲜境内的决定,将军事行动扩展到中国沿海,那么中国就有发生军事崩溃的危险。”
这份带有侮辱性的声明一出,中美双方本来就脆弱的谈判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