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下野(上)(2 / 3)

刚走进屋,检察院院长于伯循不知道门口的情况,一句话又把事挑起来了。

“三年前,内战刚刚开始的时候,是文官主和武将主战。现在呢颠倒过来了,武将主和,文官主战。”

于伯循以为自己说了个笑话,想要调节一下气氛,谁知道一下嗵到了马蜂窝上。

张文白立刻说道:“那好办嘛,就请主战的文官,上前线和g军较量一下。”

“融清先生觉得如何”

陈融清连话都没说,扭头远离了张文白。

开玩笑,他和他大哥捞的正爽,傻币才上前线。

他们文官主战,那是为了让当兵的去前面送命,他们在后面捞钱。

让文官去前线,这岂不是有违法理、情理、钱理

张文白见陈融清离开,撇了撇嘴没有再说什么。

一旁的于伯循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变得沉默不语了。

几分钟后,常瑞元走了进来。

“坐,都坐吧。”

“现在局势严重,党内有人主张和谈,对于这个重大的问题,我不能不有所表示。”

扫了众人一眼,常瑞元继续说道:“我已拟好一篇议和的文告,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随后,常瑞元示意一旁的侍从宣读他写好的文件。

“只要和议无害于”

听完宣读的议和文告,张文白有些感慨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不过有人认同就有人反对,尤其是常瑞元的铁杆。

“这篇文告绝对不能发表,否则后果难以预料,我们决不能和g党议和。”

张文白劝说道:“要保住半壁江山,就决不能再打了。”

汤克勤立刻起身说道:“我是领兵的,只知道大敌当前,军心不可散。”

“我们应该继续贯彻初衷,戡乱到底!”陈融清附和道。

张文白说道:“诸位,都到了现在这个田地,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一下只有勇于面对现实,才有复兴的希望。”

陈融清立刻反驳道:“现在议和,军心、民心涣散,党国难免覆亡;打,或者可以侥幸取胜。”

“现在是民心不能战,士气不能战,政治经济也不能战,否则我们将会.”

还没等张文白说完,陈融清就打断道:“我们在军事上虽然遭受了挫折,但是并没有失败,我们还有两百万军队,还有大半个中国,特别是还有这一道长江天堑!”

对于陈融清而言,哪怕是多打一天,对他们陈家也是有利。

张文白看着陈融清气的咬牙切齿,守江必守淮,现在淮河都拱手让人了,长江就不可能守得住。

还不等张文白说话,汤克勤又站了起来:“我是个军人,军人只懂得服从,无论打也好,和也好,都应该按照总统的训示办,只要服从领袖的意志,就一定能战胜g党!”

看着越吵越凶的场面,常瑞元拍了拍桌子,然后看向了一旁的李德林:“德林,你对这篇文告有什么看法”

“我与总统并无不同看法。”

常瑞元假意测试,李德林则是顺水推舟。

这让支持常瑞元的人炸了。

“文告中说,总统个人进退出处决不萦怀,而一唯国民的公意是从。此条有暗示总统隐退之意,必须要删除!”

“隐退谋和,将对人心士气发生重大影响!”

“我反对发表这篇文告,总统不能隐退!”

“总统一旦离去,党国就亡了!”

对于自己众多铁杆的支持,常瑞元还是十分欣慰的。

端起酒杯抿了口红酒后,常瑞元微笑着看向一旁的李德林:“德林兄有何见教”

李德林却还是笑着跟刚才一样回答:“我以总统的意见为意见。”

李德林的拒不配合,让常瑞元气的够呛,于是指桑骂槐道:

“现在,党内有的高级将领,唱起了支g的和平论调。”

“为了党国,我自愿下野,但这并不是因为g党,而是因为本党内的某一派系!”

“文告,明天见报!”常瑞元起身就准备离开。

谁知李德林还不放过他:“这五项和平条件,也不知道g党能否接受。”

常瑞元听完更气了,直接拂袖离去。

不过也正如李德林所说,这五项条件,基本就是保持现状不变。

而常瑞元借着和谈的幌子,企图养好伤卷土重来的意图,自然是被看的一清二楚。

新华社立刻用农夫与蛇的故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除恶务尽的道理。

紧接着几天后,新华社又发表了和平谈判八项条件。

听着广播中播出的八项条件,常瑞元表示一条他都接受不了。

毕竟这里面的第一条就是惩办战犯,也就是第一个要收拾他。

唉声叹气了半天,常瑞元又派人去劝说李德林,想让他出面和谈,并表达了愿意隐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