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珠江主流)主干道上。
第三师的汉军,可以坐船一路沿江坐到梧州府。
梧州知府本来还想坚挺一下,但被两轮大炮轰下来,还是被城里的士绅官民,给“请”着出来开城投降了。
郁林知州同样也是个半死忠,之所以是半死忠,是这家伙没有投降,但也没坚持守城。
汉军杀过来的当天,这货号召全城官民大户募兵守城。
才到第二天,郁林州衙的官吏就找不到他们的知州大人了。
负责是真负责,跑之前居然还知道安排一下守城事宜。
也不知道是最后稍微“尽忠”一下,还是怕自己这么跑路被发现了。
倒是平乐府打起来没有汉军预想中的那么好打,之前说过,广西这边情况非常特殊,全省人口狼人(壮族)占五成、瑶民占三成、汉民占两成。
但平乐府不同,平乐府的狼人非常少,反而瑶民和汉民比较多。
这些平乐府狼人,又叫东迁狼人。
东迁狼人所居村寨,基本处于汉、瑶聚居区的结合部。
虽然他们的聚居狼寨,普遍都是近山、靠山,但分配到的耕种土地,往往都比瑶民的更为肥沃,而且水源也很充足。
这里面的原因非常简单,东迁狼人本质上就是前明放在桂东的军事化移民。
因为自前明开始,桂东的瑶人经常起义造反。
明朝烦不胜烦,再加上广西地方军力缩水严重,从明初的十数万屯田卫所军,到明中的不到两万人,而且普遍战力庸弱。
明朝被逼无奈,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将同样威胁不小的狼人迁至桂东,让他们介于汉、瑶之间聚居,给他们占据山林险要之地,又以三峒、东西岸、仙回、高天各田分给狼人土目领耕。
利用狼人的军事化聚居,来隔开汉瑶接触,减少瑶民造反的几率。
就算真有瑶民造反了,东迁狼人也能靠地形和战斗力,把造反的瑶民堵死在山上。
不过,自明末清初以来,平乐府的局势就变了。
许多东迁狼人迫于生存压力,逐渐丧失了对瑶民的威慑作用,反而开始与山中瑶民缓和关系,互相结为姻亲,抱团取暖。
就在广东天地会发动起义的同时,这些距离广东很近的平乐府狼人,跟着也是闹起了造反。
平乐府虽然狼瑶人口特别多,比汉民人口还多,但这里部署的清军兵力还是太少,总共也才不过一千人出头。
这么点清军驻兵,还要分别部署在平乐府、贺县、麦岭营三块地方。
造反的狼瑶两族,只是稍微动弹了一下,平乐府城就守不住了。
府城被破,知府被杀,平乐府变成狼瑶汉三族联军的地盘。
没错,这里面甚至还有平乐府汉民的事,汉民能跟着一起造反,实在是忍无可忍,官府盘剥的太狠了,狠到连汉民百姓都受不了。
第三师的汉军,先后轻松拿下梧州府、郁林州后,就在平乐府被卡住了。
不是打不下来,而是太难打了。
东迁狼人不愧是狼人,战斗力确实够强悍。虽然比不上汉军这样的职业军人,但汉军只能冲散这些狼人,不能真正把他们击溃打垮。
凡是被冲散的狼兵,去掉被俘虏的,剩下逃跑的全都跟瑶人一起,逃进了山里跟汉军打起游击战。
汉军入平乐府不到一个月,士卒伤亡率都快接近三位数,这可把陈有年吓了一跳。
虽然伤亡率看似是很少,才不到百人,但这可都是实打实的伤亡。那些狼人被冲散了就躲进深山打游击,时不时就放冷箭,用陷阱,武器和箭上还淬了毒。
好在汉军这边有充足的药物,大部分受伤的及时救治,都能保住性命,但失去战斗力是免不了了。
一个月都不到,汉军这边战力减员快的吓人。
要知道,陈有年一共才带了几千人进入广西,进军平乐府的汉军就更少了。
这伤亡率和战斗减员率,都快接近半成了。
陈有年给聂宇的战报中,非常麻利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他确实太轻敌了,觉得广东清军战力那么弱,那广西这边应该也不难打。
不难打确实是不难打,广西清军战力甚至还不如广东清军,但这里的清军不能打,狼人、瑶人那是真能打。
打不过了,被打散了,都还能跑进山里跟汉军继续打游击。
广西遍地崇山峻岭,汉军对山路不熟悉,连敌人的尾巴都抓不着。
聂宇看完战报,对此倒没有太过意外,就广西这鬼地形,换现代化军队过去,都不一定能拿对方有什么办法。
聂宇摇了摇头,提笔朱批回复:“不着急,慢慢打。”批过后,又补充写道:“吏部从速安置镇长、分田官、农民公会,前往广西新占之地,随军分田落户。”
既然打仗打不下来,那就一边分田一边打仗,恩威并施,分化广西的各族百姓。
这都已经是大汉的惯用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