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广东广西(2 / 3)

场一败涂地,伪清派过来的湖广总督鄂辉战死,几乎全是败在了准备不足,仓促应战上面。

清军那边甚至还研究过汉军的打法,但研究来研究去,发现压根无解。

汉军可以说发动攻势就发动攻势,军需的调动到民夫和士兵的集结,各项资源调动全都太快了,真就宛如一台战争的机器。

反观清军这边,从消息的传达,到各级官僚机构做出反应,之后再调动军队、征发民夫、筹措粮草……等全部战前准备做完,汉军已经把该打的都打完了,都在准备迎战清军来攻了。

没办法,这是军事效率上的差距,没有电报作为通讯媒介,没有分田来调动百姓积极性,再加上地方严抓廉政,又设立基层的农民公会、村长、镇长逐级将权力渗透乡野,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百姓民力。

不打仗的时候,这些可以用于提高地方生产,调动百姓生产积极性,统筹应对自然灾害,增加地方财税收入。

打仗的时候,那就可以立刻化作大汉这个国家机器的战争潜力。

要不是大汉还要考虑打仗的民力损耗,还有扩张地盘太大,赈灾的钱粮不够用的话,聂宇甚至还能在目前的常备军基础上,再暴兵扩军一倍。

广东汉军定好出兵计划,不到十天就已经分兵开拔,同时对梧州、郁林、廉州三路发起进攻。

廉州府。

伪清廉州知府史积薪,这家伙惊闻汉军沿着雷州府打过来的消息,立刻下令安排全城戒严,同时组织乡勇民夫准备守城。

雷州府到廉州府,虽然同属一个省,但两府之间却只有一条狭窄通道能走。

因为广东到广西之间,有一道绵长的云山大山阻隔,廉州府要从地理区划上,不应该属于广东,而更应该归于广西。

但谁让广西这里的汉民实在太少了,前明的《粤西丛载》记载:“广西一省,狼人(僮人)居其半,其三瑶人,其二居民(汉人),以区区二分之民,介蛮夷之中,事难猝举。”

广西汉人太少了,一省只占十分之二。

不论谁家当皇帝都是不放心的,只能强行对广西进行拆分,把广西入海口的廉州府拆给广东管辖,以此来遏制广西发展,让广西始终穷困。

可这样一来,广西又太穷了,还深处崇山峻岭,地方官看不上广西的“南蛮子”,往往喜欢横征暴敛,又反而加剧了广西的反清起义。

杨遇春之前打湘西苗民、广东过山瑶,早就已经走惯了山路,所以率领本部两千先锋军,十分轻松就过了云开山路。

杨遇春都还没到廉州府,就让亲兵打出自己的杨字大旗,又同时亮出了汉字大纛,两杆旗帜一起挺在军阵最显眼处。

“府台大人,快看,是杨字大纛,是杨遇春杨总镇!”

廉州府同知先是远远看到杨字旗号,还觉得有些疑惑,可紧接着又看到了旁边的汉字旗,瞬间就反应了过来:“不好,那是汉字旗,杨遇春……杨遇春那杀神居然投了伪汉!府台大人,这该如何是好啊”

一杆杨字旗就有这威力,实在是杨遇春太能打了。

不仅给广东的过山瑶和义军流寇留下了心理阴影,同样也给两广的地方官留下深刻印象。

两广这地方当官的,只要不是这两年新来的,这两年怕是也没新来的。谁不知道杨遇春这尊杀神,真就是神挡杀神,战绩堪称无敌,最夸张的时候都能只带十几骑,就撵着几千上万的乱军流寇打。

就连杨芳都只是带着十几骑,冲散打崩了上万过河的白莲教流匪。

杨遇春那是干脆就带了这么点人马,冲垮了苗民叛军的大营,四十人招降几十倍敌军兵力,看的福康安都大为惊叹:“决荡,当者辄靡。”

现在,这么能打的大清猛将,摇身一变成大汉猛将了,打得还是他们这可怜巴巴的廉州府,广东的最后一座府城。

大清朝廷到底是有规矩在的,两广总督不在,廉州府虽然离得广西很近,但广西巡抚顶多能支援一些粮草,但带兵过去帮廉州府守城是万万不行的。

不论能不能守下来,那都是越权行事,搞不好就得被朝廷问责,之后罢官去职。

不要觉得这不可能,当初林则徐林公被流放新疆,其中一条罪名可就是私自在广东募兵团练。

募兵团练干嘛

当然是抵抗英国人的进攻了。

英国人确实被林公组织的团练给吓住了,终究没能大规模登陆,只是见好就收改为谈判签条约。

“府台大人,那是杨遇春杨杀神,这杀神投了伪汉,这下该怎么办啊”廉州同知已经完全慌了神,口中都有些语无伦次起来。

别说他了,旁边的廉州通判,以及合浦县令在内,全都满脸惊恐。

杨遇春凶名在外,谁人不知,廉州府一共才多少兵,连个能打得将领都没有,真能挡得住杨遇春

廉州知府史积薪是个稍微懂兵事的,一看见杨遇春的番号大纛,他就意识到了不妙。只是还不给他反应准备的时间,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