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他这个皇帝要承担压力,同意推行的满朝诸公,自然也要承担巨大压力。
顾景这礼部尚书,更是首当其冲,谁让现在大汉新朝初建,太常寺的班子还没完全搭起来,所以孔庙的祭祀事务,还是在由顾景来负责。
聂宇说道:“朕就先以祖冲之为例,伪清皆言我大汉火器犀利,而火器最厉害的是什么是大炮,大炮能造成杀伤的又为何物自然就是炮弹了,而炮弹从制作到出产,甚至开炮轰击伪清鞑子,都要依赖数学之道。祖冲之为后世证明算出祖率(圆周率),祖率虽然现在已经为数学基础学课,但这不代表其居功不伟。如今我大汉治下各省皆有修习祖率者,并将其发扬光大,此为传道授业之功,难道还不能配祀孔庙”
不得不说,祖冲之确实是个天才,作为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居然能准确算出圆周率的后七位。
《隋书律历志》:“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3.1415927),朒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3.1415926),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
顾景听到皇帝给出的理由,顿时有些无言以对。
现在大汉与伪清正处于战争状态,火器军事都是重中之重,皇帝把祖冲之跟大汉的火器绑在一起,那几乎没人再会去反对祖冲之入祀孔庙。
聂宇又继续说道:“再说张仲景,张仲景为亚圣,也为医圣,天下医者的先贤,而医者之重,不用朕来多言。朕知道,自古以来医者的声名都不是很好,你们这些学儒的,普遍都看不上学医的。”
这是真看不上,虽然让后世十分诟病的程朱理学,已经提出了“知医为孝”的观点,认为儒门文人要体现孝顺,就必须懂得医道。
可即便程朱理学的“知医为孝”,对医学也是持看不上的态度,医学只是理学用来发展传扬孝道的工具。
他们既鼓励事亲(照顾父母)者“知医为孝”,又认为儒家门人不应该去行医看诊,这是有辱文人的斯文体面。
历朝历代,医生地位普遍都很低,唐朝的狄仁杰会医术,给人看完病后都不愿意收钱。
这不是狄公足够清廉,而是收了钱就是行医了,行医是低贱行业。
医生地位唯一比较高的,只有宋元时期,赵宋是因为范仲淹的一句“不作良相,便作良医”,让医生的尴尬地位稍微有所缓和。
蒙元则是情况特殊,蒙元时期也是历史第一次,医生地位超过了儒家文人。
但蒙元存在时间太短,不到一百年国运,而且内战打仗就打了一大半,可以忽略不计。
大明开国,医生沦为“医户”,与“乐户”等贱籍同列,地位一落千丈。
沿袭至伪清,医生还是老样子,而且因为医生地位太低,真正愿意学医的很少,大多都是杂学大夫和学艺不精的庸医。
这些庸医和杂学医生,又进一步恶化了医生的名声。
顾景在内的大汉文官,之所以反对张仲景入祀孔庙,就是现在的医生行业,实在是太杂了。
庸医、杂医太多,真正名医数量已经很少。
聂宇手下的名医,目前就那么大猫小猫两三只,还要去作为医学院的院长,管理大汉新朝的医学院发展。
聂宇说道:“朕很理解你们看不上这些医士是为什么,无非庸医太多,甚至许多自称医士,却连基本的看病诊脉都不会,这些招摇撞骗、学艺不精者确实不配称医士。”
“但是,正因为如此,朕才要让医圣张仲景重新入祀孔庙,以向天下医士表明,我大汉新朝不是前明,也不是伪清,不会歧视医士。”
“医学院就快搭起来了,马上还会铺设至大汉各地,至少做到每县都有一处。今后不论官民,若要行医,必须先在医学院考取医士资格证,没有资格证,就是非法行医。”
“届时,我大汉新朝外有医圣入祀孔庙,内有医学院教授规划医士,医道必可昌盛。”
“医道昌盛,利国利民!”
“……”
“臣遵旨!”顾景已经服气了,不服气也不行,皇帝已经把话说的这么明白。
身为臣子,就该为皇帝冲锋陷阵,不然你还做的什么官
孙思邈、祖冲之、张仲景三人入祀孔庙,已经没有什么争议。
孙思邈造火药的,祖冲之搞数学,张仲景搞医学,三家没一个跟儒家有关系。
可以想象这波从祀名单递上去,到底会引发多大的风波。
聂宇还觉得这样不够乱,又补充道:“既然已经添了孙思邈、祖冲之、张仲景这三个非儒先贤,那朕就再提名一位儒家圣贤入祀孔庙吧!”
再提名一位儒家圣贤
众臣闻言都是神色一振,皇帝已经弄了三个非儒家的先贤入祀。若是能再提名一位儒家圣贤一起的话,那问题似乎也没那么严重,起码也能把天下文人的火力给降低一半了。
只是,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