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二杨集齐(2 / 3)

生说过,好像是伪清八旗那边给特别勇猛的人才会用。”

“什么狗屁巴图鲁,好好的汉人,非要叫什么狗屁鞑子的巴图鲁。”陈有年对此相当鄙夷,但鄙夷过后又不得不承认对方打仗确实挺厉害。

至少自己碰到的这么多清军将领里头,就属这个什么杨遇春最厉害了。

陈有年想了想,又招来了天地会义军那边的几个义帅。

看到这帮天地会义军,陈有年就非常头疼。

虽说都是一起反清的兄弟,但这帮天地会义军的军事素质也太差了,说是义军,跟特么草寇乌合之众没什么区别。

甚至于还不如草寇来的战斗力强,几万人的义军里头,光是大帅都有好几十了。

这尼玛搞得陈有年都不好指挥了,好在这些天地会义军的军纪似乎还不错,没有太过骚扰广东百姓。

当然,也可能是广东地方的宗族思想太严重,这些义军基本都在地方有着宗族亲戚,谁特么会在自己家里烧杀劫掠。

广东客家人又主要集中在潮州府一带,而且实力相当强悍,同样也非常团结,义军没可能造反了以后,还去招惹客家人树敌。

陈有年又跟这些天地会义帅们打听了下广州城情况,作为比汉军和八排瑶先来的义军,他们知道的情况更清晰,但也更杂碎。

反复问询比对,陈有年差不多理清了广州状况,基本确定城头指挥的清军主将应该是杨遇春。

接着,立刻发电报回南京,告知目前广东省的战况局势,询问是否应该增兵强攻广州,还是优先取下广州周边地区。

南京的回信也很快,才第三天就给远在广东的陈有年回信了。

陈有年粗略扫了一眼,顿时脸色有些古怪诧异:“大王这是又惜才了”摇了摇头,不再管这些破事,下令道,“立刻安排人把信送进广州城里。”

很快一队骑兵就往城下奔赴,一边奔赴一边大喊:“莫要放箭,我等是来送信的!”

“速速放箭!”

杨遇春眉头微皱,立刻下令放箭。

反倒是同样坐镇城楼的两广总督瑚图礼,听到外面的反贼大军有信要送,已经快要神经质的他连忙抬手制止道:“杨总镇,杨总镇,先不要放箭,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嘛!还是先看看对面怎么说。”

杨遇春皱了皱眉,还是下令先不放箭。

一个箩筐悬了下去,骑兵把火漆封的书信压好,放进箩筐内。

箩筐吊上城墙,瑚图礼亲手把书信拿出来,往城楼里去看信。

杨遇春同样也很好奇,跟着瑚图礼一起进了城楼。

书信打开,没看几行字,两人全都陷入沉默。

广东由于地处中国最南方,再加上汉军几乎南北同时出兵,又让蔡牵的海盗舰队堵住了伪清的福建水师,导致广东几乎与北方消息完全断绝。

因此,到现在为止,广东实际都还不知道,南京已经沦陷,甚至整个江南除了福建以外,所有州县都已经大半沦陷。

这封汉军送上来的书信,开篇就是在说今年大汉的战局推进。

就连没有沦陷的福建,在这封书信里都被刻意掩去,让瑚图礼和杨遇春误以为福建实际也已经沦陷。

当然,就算没沦陷,那也都差不多了。

江南几乎全境失陷,最重要的南京都丢了,伪清的南方半壁江山已经算是彻底沦丧。

这特么还怎么打

瑚图礼已经泪流满面,不光是在哭大清,也是在哭自己。

如果说,在此之前他坚守广州城,还能等着朝廷发兵过来援救。广州到底有着广州十三行,算是大清对外的重要财贸收入来源,也是大清闭关锁国后唯一的海外通商对接口岸。

可现在,江南都没了,漕运都断了,朝廷自身难保,哪还有余力来救自己

瑚图礼掩面痛哭:“呜呜呜,大清,我的大清啊!这好好的大清盛世,怎会闹成现在这副样子”

杨遇春面无表情,他正在看着书信的下一页,前一页写的是大汉已经拿下了江南,而下一页则是汉王给杨遇春个人的私信。

私信就简短两句话:降我大汉,建功立业。宁死不降,遗臭万年。

杨遇春看完书信,双拳紧握了握,似在挣扎,挣扎片刻又接着松开。

“瑚大人!”

“呜呜呜……嗯怎么了,杨总镇”

“瑚大人,末将已有退敌之策。”

“哦杨总镇,是何退敌之策,快快说来,若真能退敌,本督定为杨总镇请功封赏。”

“这退敌之策……就是瑚大人您的人头。”

“……”

“杨总……”

噗呲!

一刀下去,又快又狠。

瑚图礼这位新来不到一年的满洲旗人总督,连反应都没法反应,就被杨遇春一刀斩下了狗头。

外面看守的亲兵听到动静,匆匆跑了进来,就见到地上躺了一句无头尸体,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