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池州(2 / 3)

有什么十拿九稳就算这汉王如你所说,真有几分帝王之相,可这汉军一来便要分我刘氏田产。这数千亩良田,可都是我刘家祖辈攒下来的基业,岂能轻易拱手让人还是分给那些下贱的佃户。”

刘继业闻言无奈说道:“父亲,这都什么时候了,不过数万亩田产而已,为了我刘氏的从龙之功,舍了便舍了。而且,就算父亲您不愿意舍弃,人家汉军难道就不分了与其现在被迫分田,不如主动配合,给孩儿在新朝博一个出身,给我刘家在汉王面前博一个好印象。再者,等我刘家在新朝做到从龙功臣,当了大官,几千亩良田而已,还怕到时候没有吗”

前面的话都是屁话,最后一句才是实实在在。

现在主动配合分田,等将来做了大官,难道还怕手里没有田而且,就算他们不配合,汉军也还是要分田,倒不如先用这些田,来换取他们刘家的利益最大化。

刘同进心中已经有些动摇,但还是拿捏不准:“这汉王到底还未得天下,现在投效会不会……”

刘继业看出老父迟疑,又下了最后一把火:“父亲,您难道就不想咱们家成为这刘氏主脉吗”

刘氏主脉,说的不是这池口镇的刘氏,而是池州刘氏,也可以说是彭城刘氏。

池州刘氏的主宗住在了池州府城,而他们则属于主宗以外的分支,之所以分支都能这么牛逼,就在于他们看护着刘氏的老宗祠。

刘继业说道:“汉军来咱们这里,不仅分田,还会分宗族,凡是超过十口人的豪族,都要到官府那里分家析产。这对主宗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可对咱们这些外头的分支来说,却是天大的好消息。主宗被拆分,届时父亲控制我刘氏宗祠,只要孩儿将来能够在新朝站稳脚跟,那父亲您就是我刘氏主宗族长,再不济也能单独开宗编制族谱。”

这也是古代豪族传承的惯用伎俩,分支家族连续几代出了进士官,实力往往就会超过主宗。

之后,要么旁系翻身为主,成为家族的新话事人,要么干脆移居别地,建立新的宗族。

关系亲近的还能时常联络,续一下族谱,关系不好的就彻底断绝来往。

成为主宗,族谱单开,短短八个字,不论古人今人,都难以抵抗它的诱惑力。

刘同进老迈不利索的腿脚,都仿佛好了一般,就这么拄着拐杖来回快速踱步。

过了好半刻,刘同进对着儿子刘继业说道:“继业啊!你现在拿上家中的田契身契,去找汉军的将军。还有,我池口镇刘家,虽然只是池州刘氏旁系,但跟池州府中的本家还是有些联系在,汉军来到池口镇,肯定是要打池州府城的。而汉军有此强军,池州府城是挡不住的,要么不做,要做就把事情做绝!”

不多时,正在池口镇募集民夫,还有主持宣讲分田的汉军,得到了本地乡绅的争相投靠。

刘继业见此不由暗自庆幸,还好自己反应不算慢,这要是错过了大好机会,后面再想投靠立功,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时移世易,大汉早就今非昔比。

至少在这帮江南上绅眼里,大汉已经不再是谈笑可灭的乌合之众,而是正儿八经能跟朝廷争霸遂鹿的反王小朝廷。

相比于别的投效士绅,刘继业到底还是特殊的,他得到了白楠的接见。

因为他不光主动配合交出田契,还跟着交出了家奴仆役们的身契,还有在伪清官府那边登记造册过的户籍账本。

分田,他们配合。

释奴,他们配合。

分家析产,他们同样配合。

这么识趣的本地乡绅,白楠当然要给点面子,亲自见一见,好歹树立成当地分田的榜样。

“拜见将军!”

刘继业见到白楠,就跪下磕头:“草民刘继业,愿为将军取下池州府城。”

正要习惯性呵斥提醒对方,大汉不兴跪礼那套,白楠忽然间反应过来,惊诧问道:“你有办法能打下池州府城”

池州府城在白楠眼里,不算太难打,而且他手上还有安徽巡抚朱珪这张牌,打下来肯定是板上钉钉。

关键就在多少时间,损耗多少粮草兵力。

要是有更省事的打法,白楠自然不可能拒绝。

刘继业说道:“草民祖辈是池州刘氏的分支,虽然已经分开,但业与本家还有联系。草民可现在就修书一封,只要将军答应,不分本家刘氏的田产,本家刘氏定然愿为将军内应!”

白楠摇头:“这不可能,分田是汉王的旨意,也是我大汉的立国之基。你们的池州本家刘氏,不光要分田,还要与你样释放家奴,家族户籍超过十口人的,还要一律到官府分家析产!”

刘继业面露“为难”,思量片刻说道:“那还请将军承诺,只分田释奴,不追究其罪。”

白楠点头:“若能配合大军拿下池州府城,可算他们戴罪立功。

刘继业笑道:“那草民立刻便去写信,劝说池州府城内的本家刘氏为将军内应。”

说罢,恭敬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