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乱出主意。
瑞州幕僚况琛先说:“学生以为应当先救南昌,汉贼势大,不容小觑。”
话说的很少,但直接说到了点子上,关键张诚基觉得这应该是没有私心的建议。
没有私心
怎么可能,私心肯定还是有的,况琛倒是不怕占了吉安的杀尽王,瑞州府和吉安府又不接壤,可他害怕汉军啊!
瑞州府和南昌府接壤不说,瑞州府城就在锦江沿岸,要是汉军从赣江走水路改道过来,可以直通瑞州城。
南昌人闵永贞,害怕汉军打下南昌府城,他的家族亲眷和田产保不住。而况琛也害怕汉军不打南昌,或者打完了南昌,接着渡江顺道去打瑞州。
况琛说完,王时瀚顿时有些着急了,正待开口说话,就见袁州幕李梓谦打起圆场道:“抚帅,而今吉安府城已经失陷,那吉安巨寇已不能再当乌合之众看待,更不能对临江府不管不顾。否则,就算我们疾驰增援救下了南昌,万一南昌汉贼与吉安贼寇联手,那届时可就真的腹背受敌了。”
这话说的中肯,张诚基本来已经准备全军北上,先不管临江了,现在又显得有些迟疑犹豫。
闵永贞连忙说道:“此言差矣,吉安巨寇确实已经不能算是乌合之众,但跟汉贼相比,战力还是有着差距。至于二者联手,这应该不大可能,吉安贼寇可是被汉贼驱逐赶出了湘南,这两股贼逆可是有着仇怨的。”
李梓谦摇头道:“你敢保证他们真的就不会联手抚帅数万大军在手,若是因为一句不大可能,就盲目猛冲,一旦中了贼军的埋伏夹击,那可就全完了!”
能保证吗
当然不能保证了,他们不是愚昧百姓,身在江西的他们,可是都听说过,朝廷之前派了当场一品,还不止一位跑去湖广招抚汉贼。
那可是汉贼啊!
打出反清复汉旗号,又把朝廷叫做清狗,还屠戮了无数满洲八旗贵族老爷的汉贼,这都能被朝廷忍下来去招抚。
名为招抚,实际上不就是朝廷一时半会没什么办法,这才出此下策,跟汉贼议和了呗!
张诚基实在忍不住了,问道:“梓谦有何高招”
李梓谦躬身回道:“抚帅,分兵吧!”
“分兵”张诚基有些惊诧。
李梓谦说道:“既然横竖都避不开汉贼和吉安贼寇,那为了后方着想,唯有分兵了。当遣调一可信之人,统帅一部乡勇团练,兵力不能低于五千,南下回防临江府城。如此,就算吉安贼寇渡江北上,有这回防的乡勇团练,出战可能有些费力,但自保绝对无虞了。届时,临江府只需静待抚帅剿灭汉贼,再南下合兵对付吉安的贼寇,甚至于就算抚帅出师不利,临江府也可保住抚帅后方,不至于后方被围,腹背受敌。”
这个计策一说出来,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既然横竖都避不开,那就索性分兵防守,分出一些军队去保卫后方,等主力灭了来犯之敌,再回头从容收拾后方。
可实际操作起来,这分兵的难度实在太高了,相当于一支军队要同时两线作战。
这对于汉军来说,确实不是太难,不就是两线作战,汉军甚至可以三线、四线、多线作战,只要后勤补给能跟得上。
可对于清军,还是张诚基临时募集的团练乡勇,里面兵龄最长的“老兵”,大概可能也就一个月的时间,比新兵蛋子还新兵蛋子。
这样的军队,光是让他们听话操练,就已经使尽了张诚基浑身解数,包括银子粮食。
现在居然还要分兵打仗
很显然,这是个馊主意,还是个完全不懂兵事打仗的读书人,所提出来乍听有道理,但实则比放了两天的地道豆汁还馊的馊主意。
然后……
张诚基信了,不信也没办法,因为他不仅害怕吉安贼寇攻打临江,断了自己后路,同样也怕临江府真的丢了。
临江府是课税重镇,真丢了的话,万岁爷盛怒之下,必定饶不了他。
不过还好,张诚基觉得汉军或许能打,但应该没想象中那么恐怖。自己手里也有几万大军,只要小心一些,不与汉军决战,先保住南昌府,剩下的徐徐图之。
两日后,丰城县的清军分兵了。
张诚基北上带来了四万大军,其中瑞州、袁州、临江各募乡勇团练一万人,又有最为“精锐”的赣南绿营一万人。
这波分兵,张诚基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直接把临江乡勇全部调回。又让王时瀚亲自随军回去,督理临江知府继续募办乡勇团练,守住临江府城。
张诚基则自己亲领三万人的混编大军,迅速渡江北上,准备强攻生米渡,以黑云压城之势,让汉贼退却。
……
江西地形特殊,在这里打仗,一旦双方的军队达到足够规模,那决定战局胜负的就不再是陆师了,而是水师上的交战。
最典型的大概就是元末,决定了天下归属的大战役——鄱阳湖水战。
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嘛!
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