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西天灵山的大雷音寺中,如来佛祖正端坐在莲宝座之上。突然,他的眉头微微一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安。
如来佛祖闭目凝神,运转神通,想要洞察天机。片刻之后,他缓缓睁开双眼,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不好,唐三藏似乎陷入了劫难之中,短时间内恐怕难以脱身!”此时的大雷音寺中,原本祥和宁静的氛围瞬间被打破,如来佛祖的脸上,再也看不到往日的淡然与从容。
在佛经之中,“如”代表着真如,也就是绝对真理。而如来,便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间说法普渡众生的圣者。如来佛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以慈悲之心济世度人,是修行正道、追求至善的佛。
同时,如来的境界早已达到了三界之中无事不闻、无所不知的无上圣觉之境。在他的感知里,三界之内的一切事物都无所遁形。然而,即便如此,这种无所不知的境界也并非毫无遗漏。
就比如三清道祖,他们超脱于三界之外,其修为和境界深不可测,如来佛祖难以完全洞察他们的一举一动。还有那林楠,这位世外之人,行事神秘莫测,他的存在也超出了如来佛祖无上圣觉的感知范围。
所以,一开始如来佛祖端坐在大雷音寺中,并未察觉到林楠的任何动作,更不知道林楠早已设下了一个局,就等着唐三藏往里钻。直到唐三藏应承下来,与林楠之间产生了因果,烙入了天机之中,如来佛祖才如梦初醒,察觉到了这一切。
但此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林楠和唐三藏之间的约定已然成立,如同板上钉钉,再也无法更改。
“唐僧此番,难道真的要在车迟国滞留五年不成”如来佛祖的第一反应,并非是觉得唐三藏会顺利赢下这场辩论,而是开始担忧起唐三藏输了之后的情况。
“那林楠此举,究竟意欲何为呢”如来佛祖眉头紧锁,喃喃自语道,“五年……难道这个时间,会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奥秘在其中吗”
即便是号称拥有无上圣觉的如来佛祖,面对林楠这个神秘莫测的对手时,也完全猜测不到他的用意。他甚至试图推演天机,想要看看前后五年内会有什么变化,然而,一番推演下来,却一无所获。
不过,如来佛祖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林楠定下的这五年时间,绝对不是随意为之,其中必定有着深刻的含义。
“佛祖,发生了何事”坐在两边的菩萨们,看到如来佛祖又是自言自语,又是掐指推演,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好奇,纷纷开口询问。
如来佛祖便将事情的经过一一道来。其中,刚刚涅槃重塑身躯的观世音菩萨,听到这个消息后,面色微微一变。她向来心思缜密,此时忍不住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林楠的意图。
“林楠此举,难道是要彻底破坏西游之事,故意拖延唐僧的行程”观世音菩萨满脸担忧地提出质疑,她担心林楠会做出什么对西游大业不利的事情。
如来佛祖微微摇头,说道:“取经大事已然成功在望,如今只差最后几劫,便可圆满完成,唐僧师徒便能顺利回到大唐。”
“那林楠所作所为,不过是想拖延些时间罢了。”如来佛祖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中还是有着自己的疑惑,“只是,我不明白他这么做究竟有何深意。他终年隐居于车迟国,既然已经放弃了在大唐传道的念头,又为何要阻拦唐僧回归东土大唐呢”
观世音菩萨思索片刻后,提出道:“佛祖,若唐僧真的留在车迟国五年,会不会生出其他意想不到的事端”
说着,观世音菩萨又询问:“是否需要我们采取一些行动,将唐僧从车迟国解救出来”
如来佛祖端坐在莲宝座之上,此时倒是平静了许多。他缓缓说道:“不,且先等待唐僧和林楠进行辩论。”
“唐僧已经得到了大乘佛经,以他的悟性和佛性,用不了多久便能悉数领悟其中的精髓。到那时,他便可代表我佛门,与那道主林楠来一场佛道之争!”
如来佛祖心中已然有了决断:“暂且耐心等待一二……”
时光匆匆,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对于普通人来说,三个月或许是一段不短的日子,但对于唐三藏师徒而言,却仿佛只是一瞬间。
这三个月里,唐三藏将自己完全沉浸在了一本本佛经之中。他本就是佛门中的佛子,佛性早已深植于心,悟性更是非凡。再加上此前在灵山脱胎换骨,整个人焕然一新,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佛法领悟能力,都提升了一个全新的档次。
即便取回来的佛经数量众多,多达上千卷,但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唐三藏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悟性,将它们一一领悟阅读。
《涅经》七百四十八卷、《菩萨经》一千二十一卷、《恩意经大集》五十卷……每一部佛经,他都认真研读,细细品味其中的佛法真谛。三个月的时间,他将这些佛经悉数阅读领悟,将其中的智慧化作了自己的一部分。
原本就小乘佛法大成的唐三藏,在这三个月内,更是将大乘佛法也修至了大成境界。此时的他,佛法修为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整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