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九九八十一难”(2 / 3)

应当如何安排呢?”如来佛祖再问。

随后,这雷音寺之中,便升起了关于这个事情的热烈讨论。

那正在高高兴兴前行,期待即将到达大雷音寺的唐三藏师徒,一个个却都难掩兴奋之情,浑然不知还有一些劫难在等待自己。

而车迟国,因为林楠之前带来的各类知识和制度,现在的车迟与这个封建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农业飞速发展之外,同样也开始了“工业化”以及“道术化”的进程。工业化,是普通人在发展,大力发展基础工业,甚至“蒸汽机”都因此而出现。

所谓“道术化”,就是因为尊道之风太盛,林楠又在推行道术用之于民。这些年来,虽然林楠自己没有亲自培养弟子,但是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三位国师,却都在兢兢业业地培养弟子。

除此之外,从小到大的道术课,也已经培养了不少人才。经常可见,某位学生使用道术,帮助普通百姓解决难题。

车迟的千家万户,除了主流信仰之外,更是各自家中有所供奉信仰。比如,饭店行业,往往就供奉灶王爷,会念两段“灶神咒”。便是地里的农民,也往往在供奉之外,会念两句安土地供奉神咒之类。

道风浓郁,可不是说着玩的,而是在车迟之上,真实情况如此。如今的车迟,分为两个体系。

一则,是原本正常的国王大臣管理体系。另外一套,就是道庭体系了。

道庭体系,便是林楠提出,虎力大仙等三位国师落实的一个体系。

现在,凡是车迟之内,能用道术的,都归于道庭所管,道庭也辅助车迟官府。

正常的车迟官府,也在林楠的刻意引导之下,正在发展工业化、经济化。

在这种工业经济化的催生之下,车迟本土,根本不缺劳动岗位。相反,反而很缺劳动力。

因此,如今的车迟,都在鼓励生育,甚至有着一条条各方面的补贴政策。

在车迟国,两条发展体系正齐头并进,自上而下,深刻推动着这个国家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稳步迈进。

这种转变并非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到了国家发展的根基之中,预示着车迟国将迎来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

可以预见,随着时光流转,下一代人逐渐成长起来,尤其是林楠从现代社会带来的那些“种子”茁壮发芽,车迟国必将成长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庞然大物。

到了那时,车迟国必将以强大的姿态,在人道领域掀起一场风暴,成为横扫天下的存在。

视线转向大唐边陲的一座小城。在这里,穿越者方翰早已摆脱了乞丐的身份。

然而,他并未就此踏上飞黄腾达之路,而是成为了一名家奴。

不过,与那些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流民相比,他的境遇要好上许多。毕竟,他已入了户籍,有了相对稳定的身份。

为了给自己和妹妹寻得一处遮风挡雨的居所,以及稳定的饮食来源,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方翰无奈之下,将自己卖入了一户富贵人家,从此成为了一名家奴。

但方翰并非寻常家奴,他凭借着前世的记忆和知识积累,勉强跻身于“识字”之列。正因如此,他直接被选为了这家少爷的伴读书童。

方翰的妹妹也因他的缘故,生活境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再像从前那般困苦。

尽管方翰如今身为家奴,但他的内心深处,始终燃烧着一团不甘的火焰。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抱负,只是深知自己尚且年幼,需要时间和机会来成长、积累力量。因此,他暂时将这份不甘深埋心底,选择了隐忍。

有了这样一个相对安稳的身份,方翰开始默默地积累着力量。他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崛起做着准备。

与此同时,唐三藏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在过了天竺国之后,他们又遭遇了寇员外的阻拦,这一耽搁便是半月之久。

然而,寇员外这一难过后,唐三藏师徒四人便再未遇到任何阻碍。他们一路畅通无阻,直接来到了灵山脚下。

在灵山脚下,他们见到了一位等待他们多年的仙人——金顶大仙。

金顶大仙面带微笑,引领着他们朝着灵山佛地走去。一路上,他们还受到了“接引佛祖”的亲自接引。

在接引佛祖的帮助下,他们顺利渡过了凌云渡。

当他们成功渡过凌云渡的那一刻,仿佛脱胎换骨一般,褪去了凡胎,真正踏入了佛门。

就连唐三藏,此时也不再是那个凡夫俗子,他的体内开始滋生出佛力,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

唐三藏师徒四人一个个难掩内心的惊喜与兴奋,他们以为自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功德圆满,即将修成正果。

大雷音寺上,如来佛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回荡在整个大殿之中。他开始向唐三藏传授大乘佛法,那深奥的佛理如潺潺流水,滋润着唐三藏的心田。

然而,在大雷音寺中,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