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李淳风(2 / 3)

来这些农作物,除非这些东西是被穿越者带来的。”

陈茂生突然想到了一个猜测:“毕竟,这些农作物都是经过多年改良培育,才呈现出如今这般模样,完全是现代的样子,而非古代的模样。”

就以玉米为例,现代的玉米高产又美味,玉米籽粒粒饱满。然而,最初的原始玉米可并非如此,产量低,味道也一般,玉米籽更是干瘪得很。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改良培育,才逐渐变成了现代我们所熟知的模样。

陈茂生看着眼前那颗粒饱满的玉米,心中十分确信,这绝对如同现代一般,是优良的玉米品种,而非原始的初生模样。于是,他心中冒出了这样一个念头:倘若真有穿越者,那很可能是一个“身穿”并带着这些东西的穿越者,这和他这种“魂穿”可是大不相同。

“是不是这样呢……”陈茂生思索片刻,决定开口询问县令:“县令大人,这些神物,究竟是从何处得来的?”

虽说陈茂生年纪尚小,但凭借着“神童”的名号,还曾得到过唐皇李世民的赏赐,县令此刻倒也没有摆出高冷的架子,而是耐心回复道:“这些神物,乃是天赐啊!我大唐蒙上天恩泽,陛下受上天眷顾,所以才得以获得这些神物,用来造福大唐百姓……”

一听这话,陈茂生便不再追问了,因为他心里明白,此时再问下去,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看来,只能日后找机会再探寻一番了。”陈茂生暗自琢磨,“倘若真有其他穿越者存在,而且还将这些农作物推广开来,那我很多计划,可就不能贸然实施了。”

想到这里,陈茂生准备重新规划自己的计划。他心中那些宏图大志,只能暂时搁置一旁,当务之急是要先弄清楚这些农作物的来源。

与此同时,李淳风离开了长安城。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巍峨的长安城墙,心中五味杂陈。

此次离开长安,虽说并非意味着永远不再回来,但往后回来的次数想必也不会多了。对于大唐,他心中已没有太多的留恋。一方面,车迟国对他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大唐如今的种种状况也让他感到失望。

他之所以还留在大唐,更多的是想要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传承”。毕竟,他当初就是在这大唐获得了这份传承,若能在离开之前留下一份,再去往车迟国,才能念头通达,无愧于自己的内心。

在长安城中,李淳风并未遇到合适的人选。于是,他离开了长安城,打算在大唐的土地上四处走走看看,寻觅一个合适的传人。

其间,李淳风听闻了大唐各处有“神童”出世的消息,他的第一个目的地,便是陈家村。

一路上,李淳风一边打听一边前行。没过多久,他便来到了陈家村外。

“陈家村有位神童名叫茂生,两岁便能识千字,三岁就能吟诗作对……”李淳风身着一身道袍,一边向人询问陈茂生家的位置,一边心中暗自思量:“似这般人物,要么是天赋异禀,要么是得了宿慧,只是不知是否具备修道的天资。”

思索间,李淳风来到了陈茂生家门口。他站在门前,高声唱道,随后说道:“贫道路过此地,想讨碗水喝,顺便见见茂生神童。”

陈茂生之父陈实听闻有道人前来,赶忙将李淳风迎进了家中。在当时,和尚、道士这类出家人的地位,比寻常百姓要高一些,寻常百姓对他们也都颇为尊敬。

“敢问道长道号?”陈实还特意询问了李淳风的道号,以此来确认他是否是真道士。

“贫道道号‘黄冠子’。”李淳风说道。

陈实挠了挠头,他从未听过这个道号。虽说在大唐的修道界,“黄冠子”这个道号可谓是大名鼎鼎,但寻常百姓却并不知晓。

“茂生!茂生!”陈实大声呼唤着自己的儿子。

陈茂生之前就听到门外有道人的声音,心中也涌起了一丝好奇。听到父亲的呼唤,他走出屋子,便看到了院子里的这位道人。

陈茂生微微一愣,眼前这位道人,那模样,简直太像道人了。道风仙骨,标准得不能再标准。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陈茂生都是第一次见到这般标准的道人。

“茂生,这位是黄冠子道长,听闻了你的名声,所以前来看看。”陈实在一旁介绍道。

“黄冠子?”陈茂生一听这个名字,便觉得有些熟悉,仿佛曾经在哪里接触过。

“黄冠子……我今生可从未接触过这类道士,倘若听闻过,那应该是在前世。”陈茂生心中暗想,“倘若在现代听说过‘黄冠子’,那说明这个道士的名声,能够流传千古,一直传到后世?”

带着这样的想法,陈茂生想要获取更多信息,便问道:“黄冠子道长,不知您俗家姓名叫什么?”

李淳风微微一笑,说道:“贫道道号黄冠子,俗家姓李,名淳风。”

“李淳风?”这个回答,直接让陈茂生呆立当场,整个人都惊呆了。

“李淳风?”陈茂生又重复了一遍,这三个字,如同惊雷一般,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