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辩经(3 / 3)

的要害。这的确是“小乘佛法”的一个弊端,更多地讲究的是自我救赎。

然而,唐三藏并没有迟疑太久,他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佛法有大乘和小乘之分。小乘佛法,的确讲究自渡。但贫僧此番西行,正是为了去西天求取大乘佛法。”

他的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只待大乘佛法求来,便能普度众生。”

林楠微微一笑,并没有在意唐三藏这番转移话题的举动。他轻声说道:“既然玄奘法师提到了小乘和大乘的区别,那我们就暂时先放下这个话题。”

他顿了顿,继续问道:“我想请问法师,如果有一座佛寺,官方在追查罪犯时,发现罪犯潜藏在佛寺之中,已经化身为其中的僧人。然而,他们在成为僧人之前,却都是恶贯满盈之徒,灭门屠户、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但他们却一朝顿悟,成了佛门僧人。在这种情况下,官方入寺抓捕,却遭到佛门之人的阻挡,声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应再追究’。请问法师,这话是对还是不对?”

林楠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而世俗律法,往往都有窝藏罪犯即同犯的规矩。这样一来,佛寺的主持也是死罪。不知玄奘法师是否认可这个说法?”

唐三藏闻言,沉吟了片刻,然后缓缓摇了摇头:“佛门的确有‘回头是岸’一说,这是佛门中的大功德之事。主持的做法并无过错。”

林楠追问道:“那就是说,官方错了?律法错了?”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唐三藏,“还有,那些被抄家灭门的人错了?被奸淫掳掠的人错了?这样一来,佛门的大功德,究竟是对谁来说的?无辜者的性命,又由谁来偿还?”

唐三藏沉默了,他无言以对。法坛之下,众多围观的百姓也都沉默了,他们都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台下,唐三藏的弟子们焦急万分,因为他们的师父一时间竟然无法回应。

过了一会儿,唐三藏才缓缓开口:“那主持的做法,在佛门中并无过错。但他窝藏罪犯,善行并不能抵消业障。他可以选择舍生取义。”

林楠闻言,拍了拍手,口中明赞实讽:“好一个舍生取义,将一个罪犯说得还有些气魄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便是车迟国中,难以容忍佛门的原因。明明毫不务实,却有百般理由可辩。”

唐三藏念了一句“阿弥陀佛”,面上有些许羞愧之色:“并非佛门之因,而是贫僧修为不足罢了。待贫僧求来大乘佛经,必然能够普度世人。”

林楠淡淡地说道:“那就等你取得大乘佛经再说吧。我们车迟国中,还是要继续这样发展,不容佛门。至于那五百囚僧,他们此前享受了车迟国多年的供奉,如今搬搬水泥,为百姓服务,也是理所应当。”

在车迟皇城的法坛之上,众目睽睽之下,林楠的言辞让这位来自大唐的圣僧唐三藏难以应对,以至于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