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落后后人就要挨打!(1 / 2)

皇极殿内,炭火盆烧得正旺。

林小山站得笔挺,呈上厚厚的奏报。

“里长,各地妇女帮助正在进行,目前北部共查封妓馆三千二百处,安置女子七万八千余人,其中四万已入纺织厂、医护所......”

魏昶君微微颔首,手指轻敲案几上的地图,那是刚刚勘测完成的西安至青海铁路线。

皇极殿的烛火在夜风中摇曳,魏昶君独自站在巨幅舆图前,手指从西安一路向西,划过河西走廊、天山南北,最终停在里海之滨。

他的指尖沾了朱砂,在地图上留下几道殷红的痕迹。

“还不够快......”

他低语,声音在空荡的大殿里回荡。

西域的驿道快马,一个月才能将战报送到京师。

而若有铁路,七日可达。

漠北的鞑靼骑兵来去如风,可若铁轨铺到库伦,红袍军的炮车三日便能横跨草原。

“火车啊。”

他想起天工院呈上的测算,一条铁路的运力,抵得上十万民夫、三万骡马。

漠南的煤、陇西的铜、西域的棉,若能昼夜不停地输往中原,何愁大业不成?

更关键的是,铁路能让红袍军的意志如臂使指。

甘州,肃州,甚至草原的叛乱、云南的土司、辽东的边患,再不会因山高路远而鞭长莫及。铁轮所至,即为王土。

但稳定,只是计划的一部分。

他的目光扫过波斯、奥斯曼、欧罗巴。

泰西诸国已在海上横行,而红袍军若想争锋,必须另辟蹊径,陆权。

尽管海上钢铁战舰正在飞速发展,可真正形成大规模,需要时间。

如今西方诸国在海上航贸不断,不久就能发现这片土壤上的巨变,之后一如当代大国所说,他将要面对的,是全世界的针锋相对。

这段时间,必须要尽可能的发展。

“丝绸之路死了千年,该复活了。”

他深吸一口气,神色平静。

这一次,驼队换成火车,绢帛换成钢铁。

当欧陆的贵族还在为一条运河争吵时,红袍军的铁轨将横贯亚细亚,直抵君士坦丁堡。

届时,大明的瓷器、印度的香料、波斯的毛毯,都将由这片土地上的火车定价。

“火车轮下,没有国界,只有车站。”

他蘸墨写下第一条规划。

十年内,铁路至撒马尔罕。

彼时他转过头,目光落在案头堆着哈密卫的奏报。

昔日流放的浙商已建起砖窑百座,川南土司之女正教授纺织新法。

这些罪人在荒芜之地扎根,正因相信铁路会带来新生。

“给他们希望,他们就是开拓者,断他们念想,他们才是暴民。”

铁路不仅是运输,更是阶层的熔炉。

贪官成为工程师,海盗变成筑路工,妓女走进纺织厂,铁轨碾过旧时代的身份,只留下对速度的忠诚。

不过建设也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

最紧迫的,是时间。

欧罗巴对于各地的探索已逾百年,沙俄的哥萨克正蚕食中亚。

若红袍军按部就班地修驿道、开运河,等舰队绕好望角时,泰西人早用铁路网捆住了世界。

“我们输不起十年。”

他猛地合上泰西路考,指尖缓缓点在地面上。

“必须五年内让火车到哈密,让欧陆听见汽笛!”

他亲自看到过那个辉煌的时代,见到过一列班车从这片土壤奔赴欧陆,所以他才更明白铁路的建设意味着什么。

经济,军事的命脉,促成的是绝对的掌控力。

不只是掌控自己,还要掌控这片大陆。

烛泪堆成赤红的小山时,魏昶君终于搁笔。

案上的《西域铁路急造方略》写着几个要点。

第一,天工院全员赴陇西,沿途设分厂炼钢。

第二,流放犯按劳力分级,百丈轨换一日减刑。

第三,每百里设兵站,铁轨与枪炮同进。

他推开窗户,晨光正刺破黑暗。

远处传来风声,隐约间,魏昶君似乎听到了太原钢厂的夜班工匠在锻造标准轨的声响。

“听见了吗?”

魏昶君对那半本大明事感录轻语,似乎这样声音也能传递到另一个时代。

“这是新时代的心跳。”

铁路的建设完全出于三重维度的考量。

军事上,一旦拥有铁路,完全可以快速镇压边疆叛乱,这也是面对欧陆,魏昶君的最初决策,陆权压制海权,威慑欧亚。

同时还有经济上的考量,开发西北资源,掌控丝绸之路定价权。

可以想到,未来红袍军的科技不断发展,加上大量的劳动力,商品吞吐量必定大得惊人,这个时候,一条铁路的价值可以说完全是能够决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