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明末的死亡气息(1 / 2)

随广鹿岛副将尚可喜投降鞑子,被赐封天助军。

大明压力进一步加剧。

现在魏昶君也在看着新的一幕。

鞑子开始肆虐边镇,宣大防线屡被突破。

大明在围剿流寇的同时,不得不选择调派大量兵力防守,被拖入消耗泥潭。

同时这个时代的大明有一个最显著的问题,也是鞑子屡次可以突破的问题。

那就是乱。

指挥乱,驰援乱,情报乱。

往往鞑子凭借高机动性来去如风,完成劫掠退走,大明官兵才反应过来,开始驰援。

颓势已显。

魏昶君听完汇报,点头,没再多说。

彼时他已经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官衙。

天气反复无常,如今一场大雨落下,官道泥泞。

出了青州府三十里外,官道上没有任何铺地石子,马车颠簸,随时可能深陷泥坑。

车棚被大雨敲打,发出声响。

魏昶君看着车窗外,马嘶声混杂雨声,天色晦暗。

即便环境如此恶劣,还有不少自北面赶来的流民,源源不断向青州三府汇聚。

“该加快进程了。”

喃喃开口,魏昶君眼底闪过一丝担忧。

他不畏惧对抗强敌,但这个时代大明百姓生活的太艰难。

马车抵达东昌府,已经是十余日后。

魏昶君带着图纸下了马车,神态疲惫,但眼眸依旧有神,第一时间抵达官衙。

官衙内,如今已经汇聚了民部官吏,还有正在这边采购器具的火器营总长刘方。

见魏昶君抵达,众人拱手行礼,神色肃然,也激动期待。

“里长。”

衣衫被残留雨水浸透,这场蔓延了十余日的大雨,终究没有停下。

魏昶君点头,平静开口。

“青州府工业区发展已经步入正轨,现在吾等已有部分工业能力。”

一众官吏闻言,此刻也收敛神情,点头。

里长所说的工业能力,并非如先前青州府火器营,亦或是大明兵仗局一类。

无论是完全靠经验老道的铁匠纯手工打造器械,还是兵仗局简单制造,都算不上工业能力。

最多只能叫手工业。

而魏昶君所说的,是流水线大批量规模生产。

一如如今正在进行的大口径火炮流水线,以及初步扩大规模的铁轨生产线。

“当今天下糜烂,鞑子在北屡次犯边。”

“得到孔有德等人投奔之后,火器发展迅速,不容小觑。”

“流寇盘踞川中等各区,囤积粮草,蓄势待发。”

“大明官兵如今虽已日落西山,但总归是两百余年形成的基础盘。”

“现在吾等压力很大。”

当魏昶君提出三方,包括大明在内,刘方等人彼时彻底激动。

虽然早就知道里长谋划,但现在,事情已经摆在明面上,很快便能见分晓!

魏昶君将众人激动看在眼里,推了推桌案上图纸。

“这是吾等自朝廷重金贿赂内监得来的郑和宝船图纸。”

“但郑和宝船图纸依旧是老式造船技术。”

“如今吾等开始渗透登州府,良田化作港湾,必须及早形成战力,以应对鞑子和流寇,官兵三面压力。”

“观当今之海战者,海外夷人多擅此技,吾等新式战船必须今早提上日程。”

“刘方。”

如今青州三府,乃至整个大明,若论及器械制造,在刘方之上者屈指可数。

“若得此图纸,尔等需要多久能试制一份?”

一众官吏闻言,也转头看向刘方。

目光汇聚,刘方并未第一时间给出回应,反而先拿过图纸,仔细端详。

魏昶君给予的图纸有两份,一份是郑和宝船参考图,一份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容器,其中许多部件相当精巧。

此刻,刘方皱眉,端详良久,终于放下图纸。

“里长,若没看错,此物只怕对密闭性要求很高。”

“而且完全不是手工能打造出来,即便使用之前创造水力镗床,也不容易。”

听到刘方开口,魏昶君平静点头。

因为他取出的,正是按照现代大国传来的资料。

蒸汽锅炉图纸。

没错,蒸汽动力!

按照历史记载,这个时代无论是什么地方的战船,基本上都是靠着船桨动力,风帆动力。

但若要完成真正远航,打通海洋道路,动力革新必不可少!

只要有配备大口径火炮的蒸汽动力船只,短期目标对鞑子和大明官兵压力将会不断减少。

长期来看,未来这片山河最大的屈辱,来自海洋!

他魏昶君来到大明,身后站着大国扶持,则必须思变。

不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