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治北长歌(万字大章)(2 / 7)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14607 字 25天前

宽阔丈许的马车內,曹茂接过奏表开口询问,正在理政的刘继隆则是一心二用,一边理政,一边回应曹茂。

“令他在江都休养,以其为淮南观察使,儘快恢復淮南民生。”

“此外,李阳春应该也奏表淮南境內饥荒情况了吧,江陵有多少常平仓粮,尽数走水路转运淮南。”

曹茂闻言,很快便在杂乱的桌案上找到了耿明的奏表,继而说道:“江陵府內有三十二万石常平仓粮,江陵粮价比较稳定,每石约七百钱。”

“江陵府库內,可调拨二十万贯採买粮食,走水路运往淮南,算上沿途损耗,运抵时应该能有四十万石。”

“四十万石粮食,差不多足够淮南百姓撑到秋收时分,届时可从江陵继续调遣粮食支援淮南。”

“此外,山南东道节度使陈瑛奏表,自春分到如今,山南东道先后起运六十二万石粮食前往河南道,运抵四十八万七千余石。”

儘管说刘继隆阻挡不了老天降下灾害,但刘继隆统一北方后,北方资源都能经他手调往各地。

如果没有刘继隆在河东、关中、陇右、剑南、山南等处大肆修復堰堤河渠,此次大旱所造成的影响,恐怕会比现在还要恐怖数倍。

不提別的,单说此前关中大半水利工程都破败,土地拋荒问题十分严重。

但隨著刘继隆对关中经营四年,关中的水利工程已经修復七八,拋荒的土地也重新復垦。

加上唐都东迁,二十余万人前往了东都,进一步降低了关中人口压力,因此在大旱下,关中不仅没有发生饥荒,甚至还有余力支援其它地方。

“河北、河南、淮南这些地方受灾的百姓,恐怕不下四百万。”

“救令高进达,准备足够的钱帛前往剑南道,秋收后採买足够的粮食,走运河北运四道。”

刘继隆对曹茂吩附著,曹茂也连忙頜首应下。

兴许在外人看来,刘继隆刚刚拿下北方,北方就各处爆发大旱与饥荒,这显然是老天在为难他不过在刘继隆看来,他则是庆幸自己拿下了北方,不然这数百万受灾百姓,恐怕会在这场大旱和饥荒下十不存一。

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刘继隆日后將耗费更多的时间来恢復汉人的疆域。

他寧愿因为賑灾而头疼一时,也不愿意因为人口而头痛一世,

这些饥荒中保下来的百姓,哪怕只有十分之一被迁徙去辽东、西南,刘继隆都会无比高兴。

在他这么想的同时,马车外突然传来了快马的马蹄声,紧接著便见马车窗户打开,塘骑將两份奏表送入车內。

曹茂接过奏表,將其打开后眉头微皱。

“怎么了”刘继隆侧目看向他,曹茂则是说道:“河东的奏表,李克用入寇云州,裹挟了数千沙陀、韃靶人北上。”

闻言,刘继隆略微沉思,继而说道:“看样子这李克用是准备吞併漠南诸部,然后再打回来。”

“要出兵討击他吗”曹茂询问。

对此,刘继隆则是摇摇头:“先解决中原的饥荒,明年再出兵攻打江南。”

“还有几个月,关西的学子就要毕业了,届时便有两万多学子供我们治理地方。”

“两万吏员,差不多可以治理好整个江南了,战事也不必继续拖下去了。”

明年出兵,看似有些著急,但刘继隆为天下一统准备的关西学子即將开始长达五年的陆续毕业。

只要刘继隆想,剑南道的粮食便可以通过水路抵达夔州,在此卸货走陆路绕过三峡,再於江陵重新装船,运至江南。

这么做,沿途损耗將高达四成,但起码也有六成粮食运抵江南。

正因如此,刘继隆攻打江南,所用到的北方粮食並不多,但这么做有个前提,那就是得速战速决。

长江以南地形复杂,如果陷入僵持战,那肯定不利於朝廷。

儘快收復南方,结束战乱,才能得到更多的人口,避免更多人口牺牲在战爭中。

收復江南后,刘继隆便可以好好治理天下,等待日后出兵收復四方了。

“殿下,河阴县到了。”

忽的,马车速度渐渐慢了下来,刘继隆听后开口:“停车。”

在他的示意下,马车缓缓停下,而刘继隆也起身走下了马车。

在他走下马车的同时,展现在他面前的是成片的粟田,但田间的粟苗都有些萎靡不振。

这是大旱带来的现象,但好在河南三镇早就被刘继隆治理了两年时间,该有的河渠都有。

虽然无法让粮食丰收,但保住百姓的口粮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望向田间不断踩踏水车,將河渠內水引入田间土壑的百姓,刘继隆深吸口气。

“敕令,今罗受灾各州县,尽皆免秋税。”

“是!”曹茂似乎已经猜到了自家殿下会这么说,连忙应下。

在他应下过后,他立马就对不远处的別將吩附起来,派快马將敕令送往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