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一统北方(万字大章)(6 / 7)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15106 字 26天前

示意,赵英见状便主动说道:“高骈亲征击败了董昌,如今占据了婺衢沃野,但江南大雨洪涝不断,三方只能止战。”

“此外,徐泗、淮南地区大旱,百姓只能食树皮为生,康承训奏表朝廷调拨粮草赈灾。”

“曾元裕与时溥交战,败于下邳,奏表愿意归附朝廷。”

北方的大旱,影响的不只有刘继隆一个人,徐泗淮南等地都受到了影响。

相比较刚刚太平,还能吃粮食的北方百姓,徐泗淮南的百姓就比较惨了,只能吃野草树皮来维持生计。

“这老天昏了眼,该下雨的地方不下雨。”

饶是刘继隆好脾气,此刻也不免谩骂起了老天。

江南不缺水而大雨,北方缺水而大旱。

眼下若是能来场覆盖北方的大雨,哪怕只下三两天,北方的这些饥荒问题都能得到缓解。

只是他的谩骂却起不到作用,他现在除了能调拨粮食来填补地方州县粮食缺口外,便什么都做不了了。

地下虽然有水,但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根本无法大规模挖掘四丈以上的水井。

略微平复心情,刘继隆这才将话题转移到了徐泗淮南地区。

“以曾元裕还东都,领太子詹事、金紫光禄大夫,进信阳县开国侯。”

“敕令王式,节制大军南下徐泗,招募徐泗饥民为民夫,讨平时溥。”

“敕令淮南节度使康承训,着其还东都,检校司空、平章事、上柱国、梁国公、食邑三千户。”

“以兵部尚书王式领扬州大都督,淮南节度使,携粮南下赈灾。”

大旱之下,本不该动兵,但刘继隆若是不动兵,徐泗和淮南的百姓指不定会被祸害成什么样子。

招抚饥民为民夫,趁机讨平本就有投降意思的徐泗、淮南地区,再发粮赈济当地百姓,如此便能保全当地百姓性命。

不然真的等高骈占据江南,他肯定会立马北上攻打淮南。

江南的政权没有了淮南和徐州,那就基本只剩下等死这一条路了,高骈不可能不知道。

趁徐泗淮南同样大旱,也趁高骈现在分身乏术,刘继隆必须更进一步。

“末将领命!”

曹茂与赵英纷纷作揖应下,随后刘继隆看向曹茂:“汝先派人快马送信去吧。”

“是!”曹茂知道刘继隆有事情与赵英商量,于是便退出了衙门。

在他走后,刘继隆起身带着赵英前往了河间衙门的中堂,遣散了堂内的仆人后,他才看向赵英说道:“洛阳有没有动静”

赵英点头,随后从怀中取出厚厚的书信递给刘继隆。

刘继隆接过书信走到主位坐下,将这些书信纷纷拆开查阅,但见其中多为豆卢瑑、裴澈及其麾下许多世家豪强子弟与其家族联络的书信。

由于内容太多,刘继隆整整耗费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才将这些书信看完,并捏了捏鼻梁,以此来消耗刚刚涌入脑中的这些消息。

“豆卢瑑、裴澈、张直方、崔铉……”

“吾不杀他们,他们还真以为是吾不敢杀他们”

赵英带来的这些书信中,囊括了一百五十七位官员,而他们所谋划的事情便是在刘继隆准备称帝前刺杀刘继隆。

刘继隆看到信中内容的时候,他自己都气笑了。

他正愁不知道用什么借口来清理天下世家豪强,结果这群人就开始给自己送借口了。

“盯紧他们,暂时不要动手,等平定了南方再动手也不迟。”

“是!”

南边还有许多世家豪强,刘继隆自然是想着利用这个借口,来场席卷天下的清扫。

那些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东西,也是时候提前几百年退场了。

“河北诸镇,眼下还有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刘继隆继续询问赵英,赵英则是摇摇头:“些许三五成群作乱的倒是不少,但镇压起来十分容易。”

河北诸镇那些跋扈的武夫,大多都被留在了邺城之战和潞县之战中。

虽说活下来的跋扈武夫也不少,但有刘继隆坐镇河北,他们确实不敢太过折腾。

他们不折腾,刘继隆便没有理由来清理他们。

“看来吾必须得返回洛阳了。”

刘继隆起身看向赵英:“这些日子钱粮紧缺,只需要盯紧他们就足够,不用扩大规模。”

“等把今年的旱情熬过去,到时候再带着你麾下的人扩张,需要多少钱粮都从汉王府调拨。”

“是!”赵英颔首应下,接着刘继隆继续询问道:“关中大旱,可曾受到影响”

“未曾。”赵英解释道:“当初种植儋州时,便按照殿下的吩咐,选择了日照较长,位置较高,不易遭受洪涝的咸阳原。”

“耐旱,故此并未遭受损失,反而在定期浇水的照顾下长势喜人。”

“六亩,明年应该可扩至四十亩,按照儋州在儋州的产量,每亩起码能出四十斤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