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四镇皆反(万字大章)(3 / 7)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15113 字 26天前

万大军,若是义昌能分兵来援,亦或者牵制莫州和瀛洲,那我军胜算将更大。”

曹茂没有耽搁,直接让张简会带他来到书房,随后派快马将书信送往了沧州。

他们虽然占据蓟县,但幽州除了蓟县是张简会能够控制的外,其余诸县都心属张公素。

眼下的他们,所掌握的可以说是一座孤城。

正因如此,曹茂急忙派快马催促耿瓛率马步兵和民夫赶往蓟县,同时命令城内三千步卒在蓟县城外的集镇外挖掘壕沟,修筑羊角墙等防御工事。

他的所作所为,很快便被城内的谍子通禀给了东边的张公素。

“狗鼠的朝廷,竟如此之快!”

翌日清晨,当张公素率军渡过湖灌水(白河),距离蓟县只剩五十余里的时候,他便通过快马知道了曹茂、张简会已经拿下蓟县的消息。

二人拿下蓟县,这就让张公素不得不慎重对待了,毕竟他也知道蓟县城池坚固,粮草充足。

眼下双方兵力相差不大,若是贸然强攻,很容易为他人做嫁衣。

想到这里,他忍下这口气道:“进驻潞县,此外向诸州县派出快马,便说张简会引狼入室,准备以朝廷兵马威压诸州,效仿中原诸镇,废牙将,逐牙兵!”

“镇内诸将若是信某,便举义兵随某共讨张简会!”

“是!”左右兵马使应下,随后便见张公素率大军进驻潞县,快马朝着四面八方而去。

蓟县往沧州而去,三百里之遥,但对于快马而言,不过两个昼夜的功夫罢了。

此时义昌的沧、德二州,分别驻有斛斯光、马懿、王建、张延晖等五千精骑,八千马步兵及一万步卒,合计二万三千兵马。

得知曹茂求援,斛斯光随即亲率马懿与五千精骑北上,留兵万八给王建、张延晖驻守义昌,防备成德、魏博、卢龙分道入寇。

与此同时,张公素派出的使者,很快便说服了诸州县军将,张简会除了有妫州的李茂勋父子及蓟县支持外,便再也没有任何人支持他,可见他在镇内名声如何。

若是没有张允伸生前手段和刘继隆出兵助威,恐怕他现在已经被张公素赶出卢龙,甚至身首异处了。

北边消息传往怀州时,身处前线的刘继隆,此刻则是穿着战袄,坐在黄河边的河滩上,手里拿着书信,嘴里叼着野草。

若非容貌不似农夫,恐怕旁人都以为是农夫在此休息。

“张公素既然已经动兵,那卢龙余下四万多将士恐怕都会归属于他。”

“斛斯光这厮带着五千精骑便北上驰援,此举着实莽撞,好在有王建留守,沧、德二州不会出什么事情。”

刘继隆将军碟收起来,侧头看向在他旁边席地而坐的李商隐。

刘继隆带兵过河后,李商隐主动要求跟随刘继隆北上,刘继隆见他身体还算硬朗便准许了。

如今李商隐见刘继隆轻描淡写的模样,不免说道:“张公素能隐忍这么多年,显然不是愚笨之人。”

“眼下他恐怕已经派人联系了成德的王景崇,准备三镇皆反来对抗朝廷,殿下难道一点都不担心吗”

李商隐虽然在陇右久矣,但对河朔三镇的印象依旧停留在曾经,觉得三镇难以讨平。

不止是他,可以说朝野上下许多人都是如此觉得,所以即便刘继隆已经举兵十万来对付三镇,他们依旧觉得胜算难测。

面对李商隐的疑问,刘继隆轻笑道:“他动了才好,他如果动了,倒是省去我一番心神。”

他在李商隐面前,自称极为随意,李商隐也不纠正,只是看着他解释。

刘继隆抬起手,指点道:“行军打仗,无外乎两点。”

“一是算,算对手的兵力,算他们的行军速度,算他们的粮草辎重,算他们的行军路线。”

“只要都能算对,这场仗就赢了一半。”

李商隐听着,只觉得十分新颖,忍不住道:“那第二呢”

刘继隆爽朗笑出声来,继续指点道:“二是骗,欺骗对方,让对方误解自己的兵力、粮草和行军速度,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只要做到这两点,便没有什么仗是赢不了的。”

不等李商隐开口,刘继隆便主动说道:“三镇若是举兵尽反,那我便知道他们兵力不少于十五万,但他们知道我们调动了多少万兵马吗”

“他们想知道的,是我想让他们知道的。”

“比方说现在我军集结十万兵马将他们围困河北,那他们便觉得,我们只能调动十万兵马对付他们。”

“哪个地方有多少兵马,取决于我们暴露出来多少,而他们则是会因地制宜的增添兵马。”

李商隐听着刘继隆所说这些,他有些听懂了,却又觉得没有听懂。

“我军兵马实力相差不大,即便他们知道,又有什么区别呢”

李商隐询问,而刘继隆听后却目光有神:“你知道我们的兵马实力相差不大,可是他们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