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开口道:“殿下,若是成德和魏博作乱,那您有把握讨平吗”
“汝以为呢”刘继隆反问陆龟蒙,陆龟蒙仅仅思虑片刻,随后便颔首道:“以殿下之手段,定能将其讨平。”
“便是如此。”刘继隆毫不谦虚,毕竟他太清楚魏博和成德的底子了。
河朔三镇和曾经的李忱、李漼手中的大唐一样,实际上都是在用昔日的表子来遮盖现在的里子。
从成德镇被李克用击败,魏博被黄巢击败开始,刘继隆便清楚了两镇的实力。
两镇若是坚守,刘继隆兴许还会觉得棘手。
若是他们真的找死出镇作战,那刘继隆可不会放过这个将牙兵牙将一网打尽的机会。
先趁平天下解决牙兵牙将的问题,然后就是治天下时,解决世家的问题了。
“关东诸镇钱粮,可还充足,尤其是关东。”
刘继隆询问起了钱粮之事,毕竟他若是要攻打魏博、成德,乃至后面的卢龙,都需要足够的民夫和足够消耗的粮食。
“诸镇粮草,尚够用到来年夏收,即便因为战事而不够用,也能从剑南道、山南西道走水路运往河南,继而转般河东、河北。”
“如此甚好。”刘继隆颔首回应,继而低头继续看向了那一份份奏表。
只是在他刚刚低下头后不久,他又忽然抬头看向陆龟蒙:“鲁望,汝亲自走一趟,为陛下送本书。”
“送书”陆龟蒙疑惑,而刘继隆却起身从书房内取来了一本书,递给了陆龟蒙。
陆龟蒙原本的疑惑,在看到书的时候便瞬间消散,颔首道:“殿下放心,此书必然会送到陛下手中的。”
他抱着书往外走去,刘继隆则是看着他身影消失,这才坐回位置,继续处理起了政务。
在他处理政务的同时,离开的高进达三人也各自乘坐马车,离开了汉王府所在。
高进达返回了南衙,而萧沟、刘瞻则是不假思索的往紫薇城赶去。
半个时辰后,随着他们进入贞观殿,殿内金台上坐立难安的李佾便立马起身。
“如何”李佾脸色焦急,萧沟与刘瞻心中微微失落,但还是作揖道:“汉王并未追究。”
李佾闻言,胸口的那股气也顿时吐出:“甚好…甚好…”
眼下李佾这般焦虑不安的样子,着实不像个天子。
哪怕二人已经不对他抱有期望,但见他这般模样,心中还是止不住的感到难受。
“汉王知朕便好。”
李佾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心里对朱全忠更是痛恨无比。
朱全忠的这份表文,若是落在气量不大的人手中,定然不可能让他继续舒坦下去。
好在刘继隆气量足够,自己才免于受难。
庆幸之余,李佾也不免焦虑道:“如朱全忠这般乱贼,天下不知还有多少。”
“若是人人如此,那朕又该如何自处”
“汉王与阿姐的婚事,何时可定下”
李佾有些着急,萧沟与刘瞻闻言则是作揖道:“礼部、太常寺已经在行六礼,最快也要到二月……”
“不能再快些”李佾确实很着急,催促道:“最好在元宵节后,勿要再耽搁了!”
眼下已经是腊月十九,可以说李佾只给了他们一个月的时间便要走完所有流程。
这自然不符合礼法,但他们也知道关东越来越乱,李梅灵尽早嫁过去,自然最好。
“此事,臣稍后去吏部与太常寺催促。”
萧沟硬着头皮开口,李佾则满意颔首,随即摆手道:“劳烦二位相公尽快操办。”
“臣等告退……”
见李佾如此,二人只能叹气离开,只是他们刚刚离开不久,才走入偏殿的李佾便听到了殿外的传唱声。
“户部员外郎、邸司郎中、检校朝议郎陆龟蒙求见陛下。”
“宣!”
李佾不假思索开口,因为他知道陆龟蒙前来,必然是奉了刘继隆的敕令。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随后便见陆龟蒙抱着本书走入偏殿。
“陆郎中可是奉汉王敕令前来”
李佾表现得十分和善,但就是这种和善,让陆龟蒙忍不住摇了摇头。
李佾这等表现,着实担当不起中兴之主,看来是天要亡大唐。
“这是殿下对《三国志》的注释,陛下若是喜欢,可留下仔细翻阅。”
“这、额,朕确实喜欢,劳汉王费心了。”
李佾错愕,他没想到刘继隆会让陆龟蒙来给自己送书,故此收下书后,他本还想询问些什么,却见陆龟蒙恭敬作揖。
“臣告退……”
陆龟蒙没有逗留,关于这本书,他在路上已经仔细翻阅过了,李佾肯定能看懂。
见他离去,李佾不免舔了舔干燥的嘴,随后拿起这本《三国志》翻阅起来。
果然,说是注释,但其中并没有太多注释,注释最多的便是刘禅、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