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沙陀北逃(万字大章)(1 / 7)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14984 字 25天前

第476章沙陀北逃(万字大章)

“咕咕……”

角声满天秋色里,残月高悬松枝头。

九月初十夜半间,武周城北部二十余里外的丘陵之间,汉军营盘的火光在夜幕下格外显眼。

蚊虫飞扑篝火,被篝火烧死当场,满地尸体。

营盘外的云州丘陵是一望无垠的草场,以及生长于各处丘陵坳口的成片树林。

这些树林还不算茂密,如果愿意继续向北数十里,那将在北边看到成片的树林。

这样的植被环境,放在千年之后不仅看不到,甚至还要感受西北吹来的沙尘暴。

但在如今,被数十里植被保护的大同三州,虽说地瘠多风,但还并未出现过沙尘暴。

不过以北边鞑靼人滥砍滥伐和无节制放牧的习性来看,数十上百年后,兴许北边的树林就会被砍伐殆尽了。

“北边的北营得多设火鼓,以为疑兵,夜半仔细聆听,若是有木哨声,宁愿听错也必须吹哨响应。”

“是!”

营盘内,曹茂带着耿瓛、陈炳文等陇右二代将领巡视营盘,不断吩咐。

面对拥有骑兵的对手,小心提防对方夜袭和清晨突袭,这也是曹茂从刘继隆身上学到的。

毕竟在他看来,自家殿下就喜欢夜袭和清晨突袭,其它有将才的骑兵将领,肯定也喜欢这么做。

吩咐完众人,他再度巡视了一遍营盘,随后才返回了牙帐休息。

耿瓛与陈炳文按照曹茂的吩咐,将马步兵休息的北营多设火鼓,并且增加了南营的巡哨。

三个时辰缓缓过去,待到时辰来到寅时(3点),北边突然出现了骑兵的马蹄声。

巡哨的兵卒立马警惕起来,手中木哨也递到了嘴边,随时准备吹响。

好在火把下的身影是汉军的骑兵,而这数十名塘骑急匆匆南撤,营门的巡哨兵卒不敢怠慢,连忙放他们进入营内。

塘骑队正经过搜查,很快被带到了曹茂的牙帐面前,而睡得昏昏沉沉的曹茂在清醒过后,也连忙走出了牙帐,看向了今夜班值的别将窦俭。

窦俭见到曹茂,连忙作揖道:“都督,一个时辰前,北边三十余里外塘骑与敌军发生冲突,看样子敌军是准备在清晨突袭我军。”

“果不其然。”曹茂揉了揉眉头,心道幸亏自己多做了准备,不然还真被这李国昌父子得逞了。

“他们有多少人”

“夜幕下不太清楚,但看火把数量应该不少于五千人。”

塘骑队正回禀曹茂,曹茂听后盘算时间,接着才道:“两刻钟后令三军将士起夜着甲,列阵待敌军至。”

“是!”窦俭颔首应下,曹茂则返回牙帐内,在护卫的帮助下着甲。

两刻钟后,营内开始响起窸窸窣窣的声音,为了防止营啸,值夜的兵卒将这些兵卒一一唤醒,随后招呼他们着甲出营。

天明前的时刻,无疑是最为黑暗的时刻。

许多睡眼惺忪的汉军兵卒勉强提起精神,牵着马匹出营。

北营的四千马步兵率先出营,随后才是汉军的三千骑兵。

值夜的千余兵卒被统一安排到了南营,负责照看骑兵的乘马和挽马。

七千汉军列阵南北营之间,依托营盘,庇护大军左后。

九月的大同,已经能让人感受到了代北的寒意,凛冽的北风更是如刀子刮在人脸上,吹得人只能眯着眼睛。

好在对于关内道出身的汉军来说,这样的环境远称不上恶劣,反倒是这寒风将他们的困意全部吹走。

他们拿出随身携带的肉干开始啃食,不多时便吃下去了三五根肉干,身体也开始渐渐变暖了起来。

渐渐地,天际边开始出现鱼肚白,而四面八方的塘骑也开始不断撤回。

他们巡哨所用的是乘马,返回营盘后,第一件事便是将乘马更换为军马。

随着他们加入队伍,汉军数量从七千增长到八千多。

曹茂没有让所有塘骑都撤回,而是留了数百塘骑在外围,保障大军十里范围内的巡哨。

这么做,若是李国昌父子留有后手,他们也能快速反应,不至于手忙脚乱。

时间在推移,两刻钟后,随着朝阳开始在东方升起,北方也出现了大股扬尘。

曹茂见状缓缓抬起手来,耿瓛与陈炳文见状看向旗兵。

“哔哔——”

刺耳的哨声作响,等待了三刻钟的汉军兵卒纷纷精神了起来,而这时北方的扬尘也在不断靠近,最终化作乌泱泱的骑兵。

“狗鼠,这曹茂倒是有几分本事,敢把塘骑放这么远,看来是知道某会率骑兵突击而来。”

大纛下,李克用观望二里外的汉军阵势,啐了一口唾沫在草地上,脑中思绪不断碰撞。

他本想在清晨突击曹茂,结果曹茂塘骑放置太远,他们的行踪在绕道北边不久就暴露了。

突击失败,眼下要么撤军另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