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兵荒马乱(万字大章)(3 / 7)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15227 字 8天前

他的自信,此刻在安丰聚兵三万的黄巢便显得有些犹豫了。

安丰在寿春西南方向,距离寿春不过三十余里。

黄巢聚兵三万于此处,为的就是打一个防守反击。

结果当他率军抵达前线,发现前往安丰的道路被数千精骑截断后,他立马便有些畏手畏脚了起来。

“直娘贼,这批精骑定是此前围剿王仙芝的那支沙陀骑兵!”

安丰城内,黄巢站在沙盘前,眉头皱的根本化不开。

数千精骑看似不多,但架不住安丰与寿春平坦,且水网不多,根本无法限制这支精骑。

看似是十倍差距,但如果康承训正面牵制他们,这支精骑采取侧击、背击等战术,那齐军可反应不过来。

一支骑兵,顿时便限制住了黄巢的手脚,让他将目光投向身旁的林言。

“葛从周可有消息从寿春传来?”

面对询问,林言不假思索回应道:“他说城内一切安好,柴火粮食足够三月之用,固守三月不成问题。”

“好!”听到葛从周的豪言,黄巢不免精神一振,就连沙陀精骑带来的威胁都被他抛之脑后。

他清楚唐军消耗钱粮有多迅猛,三个月的时间,足够拖住唐军。

不过在拖垮康承训前,他还需要防范南边的高骈。

“该死的高千里……”

想到高骈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竟然能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直接攻下他五个州,黄巢就忍不住吃痛起来。

尽管随、郢五州因为兵灾被霍霍不轻,但眼下已经恢复农耕,占据他麾下三成人口。

如今这三成人口和数百万亩耕地尽属高骈,说不定高骈后续所用粮草,便是这五州所提供。

想到这里,黄巢恨不得抛下一切,南下舒州与高骈决战。

不过这也就只是想想,如今的他,根本做不到抛下一切。

“传旨给尚相公,告诉他坚守四个月,四个月后,朕亲率大军南下!”

“是……”

黄巢吩咐着林言,林言听后,便很快安排快马往南边赶去。

在快马向南赶去的同时,康承训继续对寿春发起猛攻,黄巢仍旧在安丰观望,而相比较北线的战场,东线的战场却进展缓慢。

曾元裕率军南下猛攻濠泗二州,黄揆与张归霸、赵璋等人率军抵挡,双方开始拉锯。

眼见迟迟无法突破,曾元裕开始催促东线的朱温进攻江都,而消息传到朱温营中后,朱温却随手将军碟丢在了桌上。

“进攻江都,江都有黄邺和张归厚坐镇,少说有万余兵马,某不过八千人,即便打下江都也死伤惨重,如何保证朝廷不会在某实力衰弱后轻视于某?”

高邮城内,朱温盘算着该如何为自己索取最大利益,坐在左右首位的朱存和谢瞳也十分认可的点头。

见朱温还在琢磨,谢瞳直接开口道:“朝廷如今有求与我们,不如向朝廷提出截留部分钱粮,操训些许兵马守城,以防我军进攻江都不利,被贼军反攻进入海陵、高邮。”

“除了钱粮,我军如今最紧缺的还是甲胄。”

“朝廷在两浙之地的武库中有不少甲胄,如今浙东被董昌占据,浙东武库的甲胄估计都被董昌所用,但浙西的甲胄依然不少。”

“宋威虽然练兵两万,但他所部兵马以水兵为主,能用的扎甲极少。”

“只要我军开口,声称战兵甲胄不足,朝廷只能捏着鼻子调浙西甲胄给予我军。”

“届时我军不用强攻江都,只要包围江都,保障运河通畅,便能以运河来挟持朝廷。”

谢瞳的话令朱温眼前一亮,他想到了这么做,但不知道该怎么说,而谢瞳则是将他的想法直接说了出来,并且更为完善。

“没错,如今某掌握通往江南的路线,若是能包围江都,进而掌握漕运,那朝廷必然要更加倚重某。”

“借助漕运,某也能向朝廷提出更多的要求……”

朱温的话,引起了朱存的认可,但谢瞳却提醒道:

“话虽如此,但若是条件超过了朝廷的底线,必然会被朝廷所敌视。”

朱温颔首表示认可,接着对谢瞳道:“此事便交给先生,只要朝廷能为我军补全甲胄,调拨钱粮,某立即出兵包围江都!”

“明公放心,某现在就去操办。”

谢瞳作揖回应,接着起身离开了衙门。

在谢瞳走后,朱温也安心等待了起来。

倒是在他等待的同时,原本还在岳州坐镇的高骈,此刻却随着大军北上而改镇武昌(鄂州),隔江影响黄州、蕲州。

武昌县坐落在长江南岸,西有山峰,东、南有湖泽,北有长江,是处明显的易守难攻之地。

高骈率领水师在长江操训,将江北防务尽皆交给王重任,并调高钦赶赴此地。

半个多月时间过去,高钦匆匆赶赴武昌,见到高骈第一眼便连忙作揖:“阿耶!”

“黔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