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声震三川(万字大章)(3 / 7)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14964 字 8天前

过,他并未遇到什么行刺,而是平平安安抵达了成都府衙。

成都府衙占地二十余亩地,规制与普通的县衙没有区别,只是多出了许多衙门和散步的亭台楼阁。

正殿斗拱飞檐极长,殿高六丈,东西宽十五丈,进深十丈,整体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倒是十分符合盛唐的时代精神。

只可惜,盛唐已经过去,晚唐也即将不复存在。

正殿大概是百余年前修建的,所以整体风格还是盛唐为主,需要脱鞋走入其中,避免靴上的泥土弄脏席子。

刘继隆见状看向斛斯光:“弄些椅子过来。”

“是!”斛斯光连忙派人去办,随后便见驻守此处的兵卒将席子换成了椅子。

刘继隆走上主位坐下,将头盔放在面前案上,斛斯光等人也先后入座。

眼见他们都坐下,刘继隆这才将目光放到案上的文册上。

“叫庖厨做饭,你们若是有事便先离开,某先看看这些文册。”

“是!”

众人回应,但没有人离开,都在看着刘继隆。

刘继隆翻看着成都府内的这些汇总文册,大概了解了成都府和长江以北几个州的情况。

三川之中,成都八百里平原是最为重要的农耕区,而这其中,又以长江以北的四个州为最,占据约七成适合耕种的土地。

长江以南的七个州,仅占据成都八百里平原的三成。

正因如此,刘继隆才没有对高骈穷追猛打。

不仅是因为他需要高骈为自己抵挡祐世隆入侵,还有最重要的是陇右已经掌握了三川最大的农耕地区。

只要稍微巩固下这四个州,陇右军就可以横扫三川。

倒是他贸然全歼高骈所部,且不提本部死伤如何,单说南边的鲁褥月和高骈之子高钦等人就很有可能舍弃黎、戎二州,逃亡山南西道去。

到时候祐世隆挥师北上,西川南大门户丢失不说,战线还会被推到长江(岷江)南部的蜀州,得不偿失。

倒不如把高骈赶到南边,趁机从北边调遣官吏、兵马南下,待到春来官吏与兵马南下,好好治理西川这几个州,便能在来年入秋将整个三川吞并。

这般想着,刘继隆也看到了图籍的最后,但见成都府、绵州、彭州、汉州有田一十万七千六百余顷,也就是一千余七十六万亩。

如此田亩数量,且还是抄旧的会昌年间,可见其数量有多庞大。

不过这么多田亩,与绵州相差不多,四成属于自耕农,三成被北司的宦官和军将霸占,剩下三成又被各州县豪强所占据。

可以说,夺下西川四州,陇右单田赋收入便翻了一倍,更别提那些桑田和纺织业的商税了。

除此之外,图籍上抄旧的四州人口为三十余万户,计一百七十四万人口。

南边七个州加起来不过六十余万口,四百多万亩土地。

大概了解了自己手中的土地和人口数量后,刘继隆也嗅到了肉香味。

他放下图籍抬头看去,果然见到十余名兵卒端着木盘走入殿内,陆续摆上饭菜与肉食。

两道肉菜和一道素菜,加上一小桶白米饭摆在面前,令人食指大动。

刘继隆见状,当即抬头扫视众人,随后询问斛斯光道:“弟兄们的饭食是怎么安排的?”

斛斯光闻言作揖:“末将私自做主拨了五千贯钱,买了一千只羊和足数的稻米犒军。”

“那十七家的抄没文册在哪?”刘继隆继续询问,然后便见斛斯光走上前来为他翻找出文册,同时还找出了成都府库和各州送来的赋税文册。

翻开文册,十七家抄没的家产无疑格外丰富,不仅有一百二十六万亩耕地,还有现钱九十八万贯,以及绢帛货物等折色价值不少于二百万贯的存在。

成都府及其他三个州的仓库中,还积存有三十三万六千余贯现钱,以及二十多万匹绢帛和七千多匹蜀锦,三十余万石粮食。

刘继隆见状,当即吩咐道:“拨钱七十万贯犒军,余下钱帛起运临州。”

“此外,令俞从晖、王焘、任泽等此前投靠我们的牙商来售卖这些货物,得利的两成归他们,以此弥补他们被朝廷抄没的家财损失。”

“把那些北司官员和军将的府邸尽数抄没,最好……”

刘继隆话音还未落下,斛斯光便作揖道:“节帅,高骈等人的家眷都还在成都府内。”

他的话让刘继隆顿下,随后才道:“高骈还有其他子嗣吗?”

“未有,但有几名侍妾在府上。”

斛斯光解释着,同时又道:“不过他麾下不少将领的妻妾子女都在府上。”

刘继隆听后眼前一亮,随后才道:“抄没家产,但府邸留下给他们居住,还有那个孙高浔也是。”

“平日里饭食不得少于他们,这群人留着日后有用。”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