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1 / 2)

清江省内各大药厂的抗病毒药物库存清单。

主要医院的病床数量、呼吸机配备情况。

以及,各大医疗耗材生产企业的产能报告。

吴新蕊已经做得很好了。

在没有任何明确征兆的情况下,能做到这个地步,足以证明她作为一个省长的远见和魄力。

如果最终什么都没有发生,仅仅是这些物资储备所占用的资金和仓储成本,就足以让她在省政府内部受到不小的非议。

但……

在刘清明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他拿起电话,直接拨通了吴新蕊的手机。

“妈。”

“清明,怎么样,材料看得差不多了吧?有什么想法?”

相隔不远的二号别墅,吴新蕊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但依然沉稳而清晰。

“省长,我刚看了省卫生厅报上来的医疗物资储备清单。”

刘清明开门见山。

“问题不小。”

电话那头的吴新蕊,心里咯噔一下。

“你说。”

“第一个问题,口罩。”

刘清明拿起一份文件。

“根据统计,目前我们全省储备的口罩,总数大约在五百万只。但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普通的棉纱口罩或者一次性无纺布口罩。”

“这些口罩,只能防尘,对于病毒的飞沫传播,防护效果微乎其微。”

吴新蕊沉默了。

她不是医疗专家,当初下指示的时候,只说了储备口罩,底下的人自然就按照最常规的品种去采购了。

“你的意思是?”

“必须全部更换。”

刘清明斩钉截铁。

“更换成符合医用外科标准,或者更高防护级别的n95口罩,数量太少了,产量必须增加十倍以上,时间还要快,一旦传播开,这是消耗最大的一类耗材。”

“第二个问题,防护服。”

“目前全省的医用防护服库存,不到五万套。这个数字,看似不少。但是,省长,您想过没有,一旦疫情爆发,一个三甲医院的发热门诊,一天消耗的防护服可能就是上千套。”

“我们全省有多少医护人员?五万套,连给一线人员撑过第一周都不够。”

吴新蕊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

刘清明描述的场景,让她感到一阵心悸。

“那你的建议是?”

“防护服的产量,必须立刻增加。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增加五倍。不,十倍!”

“十倍?!”

吴新蕊终于忍不住了。

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她的想象。

“刘清明,你知不知道十倍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要让省内所有相关的生产线全部停掉现有订单,二十四小时连轴转!这笔资金投入,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果……我是说如果,事情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严重,清江省的财政,会因为这个决定,背上一个巨大的包袱!”

这才是她最担心的。

作为一省之长,她必须考虑投入与产出,必须对全省的经济负责。

“省长。”

刘清明的声音,通过听筒,清晰地传了过来。

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您的眼光,不应该只放在清江省。”

吴新蕊愣住了。

“什么意思?”

“临海省发现了,就意味着病毒已经在中国境内出现了。春节,春运,这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病毒的扩散,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全国,除了我们,没有任何一个省份意识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他们都还在准备过年。”

“当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刘清明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别墅外沉沉的夜色。

“到那个时候,全国都会陷入医疗物资的恐慌性挤兑中。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抗病毒药物……所有东西都会成为最紧俏的战略物资。”

“而我们清江,因为提前了一年布局,因为有您现在的果断决策,将会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充足储备的省份。”

吴新蕊握着电话,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她仿佛已经看到,在不久的将来,一封封来自兄弟省份的紧急求援信,像雪片一样飞向清江省委省政府。

一架架挂着红十字的运输机,在云州机场降落,焦急地等待着装载那些能救命的物资。

刘清明的声音还在继续。

“省长,我们地处华中,是国家的交通枢纽,九省通衢。”

“到那个时候,我们支援出去的,就不仅仅是物资了。”

“是救命的希望。”

“是稳定全国人心的力量。”

“更是我们清江省,在这场国运之战中,为国家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