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
最后,周莉严肃地说:“还有一条重要规定,不是正常退出学生会的同学,评优评先、奖学金、入党资格都将被取消。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学生会的工作,有始有终。”
会议结束后,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走出会议室,议论声此起彼伏。几位大三的学长学姐面色凝重,他们原本以为留任学生会可以为自己的履历增添光彩,现在却后悔不已,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该如何度过。九月看着大家愁眉苦脸的样子,心中也有些无奈,她知道,学生会真的要变天了,而未来的日子,注定不会平静。
(二)
周一的清晨,天还微微亮,操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同学。纪检部的成员们早早来到操场,开始了严格的早操检查。张明站在队伍前面,手中拿着点名册和登记表,眼神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位同学。
“报告!”一个睡眼惺忪的同学气喘吁吁地跑来,“我起晚了,抱歉。”
张明毫不留情地在登记表上记下他的名字:“下次注意,这已经是你这个月第二次迟到了。”
那位同学无奈地摇了摇头,走到队伍中站好。以往,偶尔迟到或者请假,只要跟学长学姐说一声,大多都会网开一面,没想到现在竟然如此严格。
早操结束后,生活部的成员们分成几个小组,前往各个宿舍进行卫生检查。李悦带着一组人敲响了一间宿舍的门。
“谁啊?这么早!”宿舍里传来不耐烦的声音。
“生活部检查卫生,请开门。”李悦提高了音量。
门打开了,里面的同学还穿着睡衣,床上被子凌乱,桌子上堆满了杂物。“这么早检查卫生,我们都还没收拾呢!”一位同学抱怨道。
“这是新规定,以后每天早操前都会检查。请你们尽快整理好,晚上还会再来检查一次。”李悦说着,拿出手机开始拍照。
“拍照?这不是侵犯我们隐私吗?”另一位同学不满地说道。
“我们只是为了记录卫生情况,不会随意传播照片。希望你们配合工作。”李悦解释道,但同学们显然并不买账,只是敷衍地应了几声。
与此同时,宣传部的办公室里,王浩正和部员们讨论本周宣传海报的主题。“这周我们要做一期关于学院运动会获奖同学的宣传海报,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
“可是部长,时间这么紧,我们还要写宣传稿、找照片,根本来不及啊!”一位部员愁眉苦脸地说。
王浩叹了口气:“我知道困难很大,但这是主席布置的任务,我们必须完成。大家辛苦一下,这几天加加班吧。”
在教学楼里,晚自习铃声响后,九月和其他纪检部的成员准时来到教室检查人数。看到同学们都在座位上,他们记录了一下就离开了。然而,没过多久,教室里的气氛就变得活跃起来,有的同学开始小声聊天,有的偷偷玩手机。
接近下晚自习的时候,纪检部再次来到教室检查,这一次,他们发现有好几位同学不见了踪影。张明严肃地对班长说:“请把这些缺席的同学名单统计好交给我,按照规定,他们会受到相应的处理。”
班长无奈地点点头,心中也有些不满,他觉得这样的检查方式太过死板,反而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部作为承载学术提升使命的核心部门,改革后的任务量呈几何级增长。每月一场学术讲座的硬性指标,让部员们疲于奔命。从联系校内专家、敲定讲座主题,到协调场地、宣传推广,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一位部员好不容易邀请到隔壁学院的知名教授,却因讲座时间与教授行程冲突而被迫取消,反复沟通协调不仅耗费大量精力,还遭受同学埋怨。学习经验交流会也面临难题,成绩优异的同学因学业繁忙不愿分享,即使勉强邀请到,现场互动效果也不佳,台下同学寥寥无几,精心筹备的活动沦为形式。
外联部的转型之路布满荆棘。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很艰难,外联部成员拿着精心准备的合作方案走访企业,却常被当作“毛头学生”遭拒之门外。即便成功与企业达成初步意向,后续落实实习岗位时,又因企业临时变更需求、学生专业不符等问题,导致合作计划泡汤。高强度的外出洽谈和接连的挫折,让不少成员萌生退意。
文艺部的改革困境尤为突出。筹备大型文艺晚会,部员们几乎放弃了所有课余时间。节目筛选阶段,各方意见不一,内部争论不断;邀请专业老师指导节目,却因经费不足难以长期合作。组建文艺团队后,训练场地成了大问题,常常因与其他社团活动冲突而被迫更换场地,影响排练进度。更糟糕的是,团队成员因训练强度大、占用时间多,纷纷提出退出,新成员招募又困难重重,导致文艺团队名存实亡。
这些问题的集中爆发,让学习部、外联部、文艺部的成员们陷入深深的迷茫与挫败,他们开始质疑改革的意义,学生会内部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改革之路愈发艰难。
随着改革措施的逐步推行,同学们对学生会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在校园论坛上,关于学生会改革的帖子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