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重阳札记(2 / 3)

韵味,九月在亭角坐下,看阳光穿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面投下几何图案,与老人们的影子重叠又分离,这一刻,时光仿佛静止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此刻奇妙交融。

文化长廊里弥漫着墨香与唐卡颜料特有的气息。左侧墙面上,书法家们用篆隶楷行草书写着重阳诗词,\"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狂草作品笔走龙蛇,气势磅礴;右侧陈列的绘画作品中,一幅《重阳登高图》尤为引人注目:画面中山峦起伏,却点缀着藏式白塔与经幡,几位身着藏袍的老者拄杖而行,山间云雾采用留白技法,给人无限遐想空间。九月站在画前,久久不愿离去,仿佛自己也成了画中那个登高望远的人,在传统与地域特色的碰撞中,感受着文化的魅力。

她驻足在游乐场边缘,目光被那高速运转的过山车深深吸引。随着过山车缓缓启动,慢慢攀升至最高点,车上的人们先是紧张地屏住呼吸,紧接着,在过山车俯冲而下的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尖叫。那风驰电掣般的速度,让人心跳加速,九月仿佛也能感受到他们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她想起第一次独自坐过山车时,也是这般既害怕又兴奋。而如今,在这异乡的游乐场,她独自感受着这份刺激与心跳。

不远处,旋转木马的彩灯次第亮起,暖黄与绛紫的光晕交织,将整个区域渲染得如梦似幻。欢快的圆舞曲从音箱里流淌而出,木质齿轮转动的吱呀声与之应和,托起十二匹形态各异的木马。雪白的独角兽扬蹄欲奔,鬃毛处缀着亮片,在光影里一闪一闪;粉紫色的小马戴着缀满铃铛的缰绳,随着旋转发出清脆声响;还有雕着祥云纹的枣红马,鞍座上装饰的人造宝石折射出细碎光芒。

孩子们跨上木马时,眼中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穿蓬蓬纱裙的小女孩攥着雕花扶手,发梢随着转动扬起;扎棒球帽的男孩假装自己是骑士,嘴里模仿着马蹄声\"哒哒\"作响。他们的父母们举着相机或手机,时而踮脚寻找最佳角度,时而轻声叮嘱孩子坐稳,眼角眉梢都浸满温柔。一位阿妈将额头抵在小孙女发顶,呢喃着听不懂的藏语,褶皱里盛满笑意;戴眼镜的年轻父亲追着旋转的木马小跑,只为拍到女儿开怀大笑的模样。

九月倚着铁艺围栏,目光追随着翩跹的木马。晚风拂过她耳畔,带着爆米花的甜香与青草气息。旋转木马转出的光圈里,那些纯粹的快乐像涟漪般扩散开来。幸福从不需要盛大的仪式——或许就是此刻孩子眼中的星光,父母注视时眼底的柔光,还有这流转在平凡日常里的温暖碎片,便能拼凑出最珍贵的人间烟火。

离开游乐场,九月漫步来到湖边。湖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围的绿树繁花,远处还能隐约看到雪山的轮廓。湖面上,一艘艘小船缓缓划过,船桨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游客们悠闲地坐在船上,或轻声交谈,分享着彼此的趣事;或静静欣赏着周围的美景,沉浸在这宁静的氛围中。

九月找了个长椅坐下,感受着微风轻拂湖面,带来丝丝清凉。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闪烁着点点金光,仿佛给湖水披上了一件华丽的金色外衣,美得令人陶醉。

不远处,几个小孩子正蹲在湖边喂鱼。他们手中拿着鱼食,兴奋地将鱼食撒向湖面。刹那间,一群群鱼儿从四面八方争先恐后地游过来,它们挤在一起,争抢着美味的食物,溅起一片片晶莹的水花。孩子们被鱼儿们可爱又急切的模样逗得哈哈大笑,清脆的笑声在湖边回荡。九月静静地看着这充满童趣的一幕,思绪仿佛也被带回了自己的童年时光,那时的快乐是如此简单纯粹,就像眼前这些孩子一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带来无尽的欢乐。

从湖边离开后,九月的脚步不知不觉地迈向了溜冰场。还未走近,便能听到溜冰场里传来动感的音乐和人们欢快的呼喊声。她走到溜冰场边缘,透过玻璃围栏,看到场内人们穿着溜冰鞋,在溜冰场上自由地滑行。

那些技术娴熟的人,身姿轻盈,动作优美,如同一道道灵动的闪电,在冰面上穿梭自如;他们时而快速旋转,裙摆在空中飞扬;时而优雅地滑行,展现出高超的技巧。而那些初学者,则显得小心翼翼,他们紧紧抓住扶手,一步一步地挪动着,每迈出一步都充满了紧张与期待。尽管动作略显笨拙,但他们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不断尝试,努力克服困难。

九月站在旁边,看着他们尽情地玩耍,心中充满了羡慕。她想象着自己如果也能在里面自由滑行,那该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她很久不溜冰了,但看着别人在冰面上飞舞,也觉得十分开心,仿佛自己也融入了这份欢乐之中。

临近中午,九月被公园门口小吃摊蒸腾的热气吸引。铁锅在煤炉上咕嘟作响,摊主是位系着靛蓝围裙的大婶,正用擀面杖将面团扯成宽窄不一的面片,甩进翻滚的牛肉汤里。\"姑娘,来碗面片?\"带着方言尾音的询问刚落,九月已在小马扎上坐下。

不多时,粗瓷碗里盛满了油亮的面片。汤汁泛着诱人的琥珀色,炖得软烂的牛肉块、金黄的土豆丁与晶莹的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