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瘫坐在地,湿透的衣衫紧贴后背,头发凌乱地粘在脸上。
\"多亏咱们九月眼尖!\"大姨举着油灯匆匆赶来,裤腿沾满泥浆。她从褪色的围裙口袋里掏出块皱巴巴的水果糖,糖纸边缘已经发黏,\"就像小时候守着晒谷场,生怕麻雀来偷食。\"这句话像把钥匙,瞬间打开九月的童年记忆。那时的她总爱搬个小板凳,坐在金黄的谷堆旁,挥舞着自制的稻草人,数着天上变幻的云朵,驱赶那些觊觎粮食的麻雀。
接下来的日子,九月更加小心翼翼。每当阳光露头,她便立刻将玉米粒摊开,用木耙仔细翻动,确保每一颗都能均匀受热;傍晚时分,又雷打不动地将玉米粒收拢,盖上防水布。经过十几天的反复晾晒,玉米粒终于变得干燥坚硬,相互碰撞时发出清脆的声响。
装袋封存那天,九月站在仓房门口,看着大姨夫将最后一袋玉米码好。门缝里透出的微光中,成袋的玉米粒堆成金色的小山,在昏暗的空间里泛着柔和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谷物香气,混着仓房里陈年的稻草味,那是土地最醇厚的馈赠。九月深吸一口气,仿佛闻到了春日的播种、夏日的耕耘,还有无数个守护丰收的日夜。
月光爬上屋檐的夜晚,九月又坐在老槐树下。远处的玉米地在夜色中静穆如墨,偶尔传来几声虫鸣,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生机。她想起掰玉米时叶片的摩挲,脱粒时玉米粒的跳跃,还有全家人围坐劳作的欢声笑语。这些琐碎的日常,早已织成最温暖的网,将她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成为她心中最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