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故里蝉音(2 / 3)

扇。扇叶搅动着闷热的空气,吹在身上却只有温热的风。但她太累了,几天的车程耗尽了她的精力。闭上眼睛,那些在大学里的日子像老电影般在脑海里回放。

新学期收心会,教室里诺基亚铃声、mp3音乐与谈笑声此起彼伏,晓阳带来高原老酸奶,小雨拿出冻梨,同学们分享各地春节见闻,热闹非凡。随后班主任发起目标挑战,班长、学习委员等纷纷立下计划,九月也决心考取英语六级。最后,班主任念家长信件,字里行间的牵挂令众人动容。这场有笑有泪的班会,凝聚了情谊,为新学期注入温暖力量。

九月作为院学生会纪检部成员参与雷锋主题活动。从校园清洁制止乱扔垃圾,到制作贺卡前往养老院陪伴老人,她在实践中深刻理解雷锋精神。此后,她将雷锋精神融入工作,带动身边同学践行,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点滴行动中传承。

植树节那天,九月作为学生会纪检部新成员,满怀期待参加南山植树活动。活动中,众人克服冻土坚硬、取水艰难等困难,精心栽种云杉苗,即便树苗歪斜也坚持重栽。夕阳西下,山坡披满新绿,此次经历让雷锋精神在青春中扎根。

九月在老旧电话亭,就感情问题与陆川对峙。异地恋中,陆川日益疏离,九月饱受冷落、缺乏安全感。两人回忆往昔甜蜜,却难续前缘。最终,九月挂断电话,这场被时光与距离消磨的爱情,在雨夜画上悲伤句点。

九月因失恋陷入痛苦,深夜失眠、课堂恍惚,过往回忆成刺,熟悉场景皆成伤口。在漫长的自我挣扎中,她尝试改变,从重拾美食、记录小确幸开始,到勇敢直面回忆。最终明白,时间治愈愿自渡之人,她也在释然中,朝着新生活坚定前行。

窗外的蝉鸣声渐渐变得模糊,九月沉入梦乡。梦里,她又回到了小时候的夏天。大姨带着她在江边摸石螺,江水凉凉的漫过脚踝;大姨父背着竹篓,在山坡上摘野果;傍晚时,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看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那时的夏天很长,长到仿佛没有尽头,她可以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疯跑,直到月亮爬上树梢。

不知睡了多久,九月被楼下木桶与石板碰撞的轻响惊醒。窗帘缝隙里渗进的阳光已褪成蜜色,雕花铝合金窗棂将光斑筛成碎金,在水泥地上投下菱形的图案。二楼走廊传来大姨晾衣服的竹竿晃动声,夹杂着老黄狗在院子里的轻吠,像一首慵懒的乡村小曲。

她踩着瓷砖楼梯下楼,指尖蹭过水泥扶手,那里还留着上午阳光的余温。转角处的墙面上,儿时用粉笔画的歪歪扭扭的向日葵早已斑驳,却在暮色里依稀可辨。大姨正弯腰冲洗胶鞋,泥浆顺着水槽蜿蜒而下,溅在她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上。听见脚步声,大姨直起腰时,后腰传来轻微的"咔哒"声,九月的鼻尖突然泛起酸意。

"睡醒啦?冰箱里有西瓜,我给你冰好了。"大姨转身时,额前的碎发黏着汗珠,晒得黝黑的脸颊挤出几道皱纹。她手腕上的银镯子晃了晃,那是二哥的第一份工资买的,如今被岁月磨得发亮。

打开冰箱,西瓜被切成均匀的月牙状,裹着一层薄薄的白霜。九月咬下第一口时,冰凉的甜意在舌尖炸开,果肉里还带着阳光的味道。大姨坐在灶台前择菜,豆角在她布满老茧的手中"咔嚓"断开,指甲缝里嵌着未洗净的泥土。灶台上的搪瓷杯里泡着蒲公英茶,水面浮着几片泛黄的叶子,那是大姨特意为她准备的,说能解城里的火气。

夕阳西下时,天边的云彩像被打翻的调色盘,从橘红渐变成绛紫。菜园里的番茄藤挂着水珠,九月跟着大姨摘菜,竹篮在手臂上晃出细碎的声响。"老李家那小子考上省大了。"大姨掐断辣椒枝,青色的辣椒掉在围裙兜里,"王婶家的母猪下了十二只崽,黑背白肚,活像一群小元宝。"远处的稻田翻着金浪,收割机的轰鸣声隐约传来,惊起几只白鹭扑棱棱飞向远山。

葡萄架下的白炽灯亮起来时,大姨父正用开酒器旋开米酒坛。黄泥封口裂开的瞬间,醇厚的香气混着葡萄叶的清苦弥漫开来。琥珀色的米酒在粗瓷碗里轻轻晃动,表面浮着几粒未过滤的糯米。九月抿了一口,甜味里带着微酸,像极了十岁那年在河边捡到的野莓。大哥往她碗里夹了块蒸南瓜,南瓜皮被蒸得透亮,筷子一戳就化开,甜糯的滋味顺着喉咙滑进胃里。

夜渐渐深了,银河在头顶铺展开来,像撒了一把碎钻。老黄狗趴在桌下打盹,尾巴偶尔扫过石板地。大姨父讲起上次上山遇见的野兔,说那兔子竖着耳朵蹲在松树下,眼睛像两颗红玛瑙。大哥则说起新修的水渠,说现在灌溉稻田省了half的力气,明年要试试种新品种的草莓。大姨一边给九月扇着蒲扇,一边念叨着:"在学校别舍不得花钱,食堂的肉要多吃点。"扇叶带起的风里,飘着淡淡的艾草香。

回到房间时,月光已爬上窗台。风扇在头顶吱呀转动,送来带着泥土气息的风。九月摸着枕头套上大姨绣的并蒂莲,丝线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床头柜上放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