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爷,我听说有不少人去南方了,想要在安南经营一番产业。”
“嗯?”
赵清虎好奇,谁这么敏锐?
“知道是谁家吗?”
“左相家去了一个公子,是相爷的三公子,此外还有大量族人。”
聪明人啊,赵清虎内心感慨了一句。
“老爷,咱家要去吗?”
赵清虎摇头,安南,不是什么好地方。
自家儿子不多,绿竹村赵姓族人也不多,总共才多少户啊?可没有人派过去。
“不用,咱们不掺和!对了,去工匠院的印刷工坊!”
“好的老爷!”
印刷工坊,热火朝天,里里外外都是忙碌的工人。
大渊印刷,绝对是整个大渊皇朝最大的印刷工坊,有一千多工人。
除了《大渊日报》、《真理》期刊外,简体字典,都是在这里印刷的。
“爵爷,您来了!”
“我要的课本如何了?”
“爵爷放心,加班加点,目前已经有了五千套。”
“那些大儒呢?”
主管的官员尴尬一笑,您还好意思提那些大儒?
他们都是来京城找工匠院辩论的。
好家伙,您一句话,把他们全都弄来了印刷作坊。
而且,一句话,就让他们赖着不走了,全都要留下来编撰教材。
为此,一众大儒,跟来自百家之人,可是日日争吵。
赵清虎笑了笑,最近印刷坊的热闹,可以预见。
他把大儒们,还有一些百家学者弄过来,齐聚一堂,也没别的理由,就是要编撰一个蒙学课本,语文课本。
他把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八年义务教育,第一批在直隶两府十九县推行,为此,他准备了一千万两银子。
所有人都被他的大手笔震撼住了。
难以想象,这一千万两,能教导出多少读书人。
这读书人要用的课本书,自然是关键。
儒家的大儒,岂能放过这个机会,不把圣学多塞进去一些,他们死了都没脸见孔圣人。
其余诸子百家的学者,自然也是见缝插针,削尖了脑袋,要把自家的思想也加进去。
无奈,赵清虎有规定,文章、诗词歌赋,都是有数目的,这些人为了抢夺名额,没打起来已经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