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转技术岗,任工程师?(2 / 3)

幸运的是,厂里几位最高层的领导,

包括负责组织建设的厂长,主管生产的副厂长,都对他的做法给予高度认同,甚至明确提出要对他进行嘉奖。

他们在更高的层面审视问题,深知这样的模式若能深入挖掘,

完全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产生深远的影响。

届时,红星轧钢厂也将因此名声大噪,成为全国瞩目的明星企业。

再者,先前提出的绩效考核模式亦是如此。

从前几日提交的数据报表来看,这条生产线的产能已经明显高于改革前,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随后,陆恒又开始向厂里的高层们演示安全生产手册中的内容。

整个过程中,他更是亲身实践,亲自操控机器设备。

以此来证实他之前所言不虚,他对所有机器都了如指掌,并且能够实际操作。

“这本安全生产手册,的确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安全生产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就是一项巨大的贡献。”

随着两位厂长再次的赞扬之声,一些随行参观的车间主任们心中泛起一丝酸意。

这位年轻人,才当上班长没几天工夫,就屡建功劳,频频获得领导赞赏。

简直是平步青云啊。

唯有第二车间的主任林国华,脸上流露出一种自豪的神色。

陆恒越成功,就越能证明他当初推荐陆恒担任车间班长的眼光独到。

况且,这次安全生产手册的编制工作中,他也有所参与,自然也沾染到了荣誉的光环。

可谓是名利双收。

“小陆虽刚接手班长职务不久,但他不仅积极向车间工人请教技艺,还勤奋务实,与工人们打成一片。”

“哪个岗位需要援助,他就出现在哪里,线上工人们对这位年轻班长,无不心悦诚服。”

“我原本以为他能做到这样已经非常出色,却没想到还是低估了他。”

“他在短短几天内总结出如此多宝贵的经验,实在是我多年以来见过的最杰出的年轻人。”

林国华从陆恒那里分享到了荣耀,于是便在领导面前极力夸赞。

反正说几句好话也不费成本。

既然这样的优秀人才难以掩盖其光芒,不如趁早与其建立良好关系。

“对了,小陆,你是否已经加入了组织(入党)?”

实地考察即将结束时,主管生产的王副厂长突然问起这个问题。

陆恒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这是领导有意培养自己。

在这个时代,加入组织是一种极高的荣誉象征。

虽然轧钢厂作为公私合营企业,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入党才能晋升管理岗位。

但不可否认的是,想要在体制内攀登高位,入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想到这里,陆恒迅速回应道:

“我高中毕业,在学校时就已经是(入党)积极分子。”

“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您能成为我的(入党)介绍人。”

王副厂长原是出于爱才之心提出此问,见陆恒立刻给出回复,大笑起来:

“好,那你尽快写好申请书,我愿意做你的介绍人。”

考察结束后,厂里的领导们相继离开。车间主任林国华也随之离去,大约一个小时后,他又回到车间通知陆恒去厂长办公室一趟。

见陆恒面露困惑,林国华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是好事,刚才厂里领导开会研究过了。接下来,可能会对你目前的工作进行新的调整。”

红星轧钢厂是一家典型的公私合营企业。

它的前身,是由娄家等几人联合创办的一家私营企业。

在公私合营政策出台后,娄家等轧钢厂股东积极响应号召,将工厂交由国家进行公私合营。

由于土地国有化政策,国家便以土地和部分资产入股,成为了公私合营中的公方,并派员参与运营管理。

而娄家等原股东则退出管理层,转为董事身份,仅保留分红权益。

因此,尽管红星轧钢厂严格意义上并非国有企业,但在性质上与之相似度极高。

其中,作为公方代表的杨厂长,是厂里的最高领导者,主要负责组织建设,相当于未来的书记角色。

主管生产的则是先前在考察中对陆恒表现出好感的王副厂长。

剧中后来的李副厂长,在此时的角色,则是一个负责后勤事务的主任。

当陆恒来到厂长办公室时,发现除了杨厂长外,主管生产的王副厂长也在场。

“两位领导好!”

尽管林国华事先透露了一些信息,陆恒仍表现得一无所知,态度谦恭地等待安排。

“这次找你来,主要是想对你当前的工作做一些调整。”

杨厂长始终保持着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