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收山货的周红婷(1 / 2)

刘浩平时一副混不吝的模样,可真到涉及终身大事的时候,依然难免紧张。

倒也是人之常情。

带上张红旗和赵铁柱给他壮胆,实属常规操作。

实际上,刘浩和马晓玲的事属于是板上钉钉。

他着急的是,赶紧把马晓玲给娶回家。

再不济,给个准时间也行。

早些日子的时候,刘浩倒也不咋着急,因为那时候他和马晓玲一家全都搁沈阳待着呢。

按部就班的处,结婚也是水到渠成。

可后来马晓玲跟着父母来了京城,就一下子把节奏给打乱了。

正常来说,刘浩的父母该上门提亲,然后顺理成章。

可眼下离的远了,刘浩就琢磨,是不是先问问马晓玲父母的态度?

问清楚了,再让父母跑一趟,两家人坐一块把事情定一下,比较合适。

至于说登门需要带点什么礼物,刘浩也早就想好了。

太贵重的肯定不行,就市面上能买到的,稍微上点档次就成。

这玩意咋说呢,一是看马晓玲父母平日里的习惯,二是把握其中的分寸。

“咱们去买点罐头啥的,直接拎着过去就成。

那些玩意也不要票。”

哥仨拎着一大堆罐头、果酒之类的东西,去了马晓玲的家。

老头老太太本身对刘浩就还算满意,毕竟是老闺女自己看上的。

本来吧,马晓玲的父母对于刘浩跳脱的性子,多少是有点担忧的。

毕竟这家伙长得太好看了点,性格不稳当,容易被外面的姑娘诱惑。

可眼下,刘浩整了个剧本,踏踏实实待在北影厂,估摸着今后就吃这碗饭了。

这可比刘浩倒腾票证啥的,招老头老太太待见多了。

于是,马晓玲的父母对他是更加的满意了。

刘浩这么一登门,张红旗帮腔给说了说,让老两口给俩孩子瞅瞅啥时候结婚合适。

真能定下时间,也好让刘浩父母和家里头早做准备。

刘浩甚至摆出来了,北影厂那招待所可以结婚的情况。

马晓玲的父母原本也在琢磨这件事呢。

如果说闺女结了婚,得跟着刘浩一块回沈阳,老两口指定是有点不舍得。

可如果俩人能留在京城,那就没啥可说的了。

“那小刘今后是打算,就留在北影厂了?”

“指定的昂,他刚卖给香港电影公司一个剧本,北影厂那老厂长,老得意他了!”

“小刘还会写香港那边的电影啊?”

“可不咋滴,以前愣是没看出来,浩哥是吃这碗饭的料!”

张红旗好一通夸,愣是给刘浩都整的有点害羞了。

我特么会不会写剧本,你不知道吗?

最后,马晓玲父母也没给刘浩个具体的时间。

人家老两口要给刘浩的父母打电话,在电话里头自己唠。

“那啥,小刘啊,回去等通知吧!”

出了门,张红旗就学着马晓玲父亲的腔调,给刘浩整了这么一句。

“莽撞了呗。”

“那可不。”

哥仨打打闹闹的,一起回了北影厂。

刘浩这间房,几乎就成了据点一类的所在。

反正在这挤,也比回驻京办在大杂院的宿舍强。

在靠山屯。

周红婷忙和着记账。

大脚婶子一帮则给各种干山货称重,根生搬搬抬抬的,把记完账的东西归拢起来。

“红婷啊,这老些山货的,全运到县城去啊?

那啥,你别是听岔了吧?

彩英他们在京城,真能卖出去这么多的东西?”

等着送山货的人走了,大脚婶子才拉着记完账的周红婷小声询问。

“婶子,没记错,彩英专门打回来电话,就是要这么多。

她还说,这是第一批,往后说不定会要更多呢。”

整个事情是有李秀秀帮忙传达的,周红婷特意去了一趟县城,就是专门给林彩英打电话。

老林子里头的山货,品质相当好。

放在后世,也是能支撑起一方民生的产业。

眼下知道东北山货好的,其实也挺多。

可很多人只是有这么一个概念,具体咋好,真就没见过,没买到过。

张红旗他们在京城,单单是联系了一少部分关系,就汇总出了一个挺惊讶的数字。

单凭靠山屯的乡亲们,再费劲,能划拉多少玩意呢。

自己屯子里的收完,周红婷直接捎带手的,把南沟屯子的也收了。

不过,南沟屯子接到消息的晚,送来的数量指定比不上靠山屯。

还有一条,也有人心存顾虑,没敢一下子送来太多。

按照林彩英和张红旗的想法,收山货,然后运到京城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