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布个先手(4 / 5)

我们尝试接触过几次,对方态度非常敷衍。李超人的长江系工厂,停止走货非常突然,连缓冲期都没给,仓支付的费用,短期内并不比我们低,甚至可能略高,这明显是政治表态。”

“郑裕彤的新世界地产项目,沙田那个盘需要的建材量极大,之前一直是我们的大客户。现在也转去了九龙仓。郑家放出的风声,暗示我们‘实力不稳’,影响他们项目进度和信誉。”

“怡和洋行,是真正的推手。他们在九龙仓实行了史无前例的超低费率,甚至低于成本线!同时,利用他们在航运、贸易、金融领域的庞大网络,向与我们合作的船东、货主施加压力,威逼利诱,釜底抽薪。他们这是不惜血本,也要把我们挤出葵涌,独霸这块肥肉!”“我们的现金流压力非常大,老板。码头业务本身利润就被压缩到极限,甚至部分时段是亏损运营。其他业务板块的盈利在支撑,但也开始吃紧。阿浪那边一直在硬撑,没有动用您预留的战略储备金。如果再这样持续三个月以上,我们的流动资金链会非常危险。”

办公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怡和一系在葵涌的码头建的怎么样了还有我们的将军澳码头进度如何了”何雨柱直接点出了当前角力的核心——码头本身。

陈胜立刻切换投影画面,显示出两张照片对比图和一些工程进度表。

“老板,怡和联合太古、会德丰等英资,在葵涌三号地段(注:历史实际上葵涌码头是分期分区开发的,此处为剧情设定位置)的工程,进度非常快。”

陈胜指着左边略显模糊但规模庞大的工地照片,“他们几乎是24小时轮班施工,填海和基础打桩已经完成大半,部分泊位的地基处理接近尾声。看这个架势,他们投入了远超预算的资金和人力,目标是一年半内形成初步运营能力。”

“一年半”何雨柱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用钱堆出来的速度,质量隐患恐怕不小吧”

“我们安插的人反馈,为了抢进度,部分混凝土养护期被压缩,钢筋规格在一些非核心区域有降低标准的嫌疑。但……怡和财大气粗,后续补救的能力很强。”陈胜如实汇报。

何雨柱点点头,目光转向右边那张照片,那是将军澳的工地:“我们呢”

陈胜切换画面,将军澳工地的照片清晰度更高,显示出有条不紊但规模同样浩大的施工景象:“将军澳码头一期工程,严格按照我们的高标准设计和施工。得益于老板您前期规划的前瞻性和我们自身的工程管理能力,目前进展顺利。填海工程已全部完成,主体泊位的基础和部分上层结构正在同步建设。预计一年内可以投入运营。”

“一年,将军澳比葵涌难度大这么多么”

陈胜听到何雨柱的问题,立刻意识到老板抓住了关键点,连忙解释道:“老板,将军澳的地质条件比葵涌复杂很多,前期勘测、爆破清理海床岩石都耗费了更多时间。而且我们的设计标准更高,泊位水深、承重能力、抗震级别都远超怡和在葵涌的项目,施工自然更精细耗时。”

“老顾,我们的车现在在香江以外的销路如何”

“北美和欧洲进不去,那边本土保护很厉害,小日子帮我们趟过路了。”

“东南亚、阿拉伯国家、非洲呢”

“老板,他们没钱啊。”顾元亨道。

何雨柱的目光在顾元亨脸上停留片刻,嘴角翘起一个弧度:“没钱老顾,格局小了。”

“现在没钱,不代表以后没钱。我们要看的,不是他们口袋里现在有多少美刀、英镑,而是他们家里有什么我们将来会需要、甚至抢破头的东西,石油!”

“石油”阿浪、顾元亨等人同时惊呼,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1972年,石油危机尚未爆发,中东石油价格低廉且供应充足,是典型的买方市场。

香江的能源供应主要依靠英国壳牌等巨头,本地企业对石油的战略储备意识极其薄弱。

“柱子哥,现在石油根本没人要啊,价格低得很,囤它做什么”许大茂忍不住问道,他负责的饮料厂能耗不高,对石油价格更不敏感。

何雨柱眼中闪烁着洞悉未来的锐利光芒,他缓缓道:

“没人要哼,以后你们就知道了!”

他语气斩钉截铁:“听着,最多一年,甚至可能更快!一场席卷全球的石油风暴必然会爆发!油价会打着滚地往上翻,翻几倍!甚至十几倍!到时候,谁手里有油,谁就是大爷!别说香江,整个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会为了一桶油抢破头!”

这番预言太过惊人,也太过超前。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沉重的呼吸声。

众人看着何雨柱笃定无比的神情,虽然内心震撼且带着一丝本能的怀疑,但长久以来对何雨柱近乎盲目的信任,让他们选择了相信老板的判断。

毕竟,老板从未在大方向上错过。

“所以,”何雨柱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老顾,立刻调整策略,东南亚、非洲、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