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什么父王?叫爹(3 / 5)

便由萧燕燕做主,嫁给了一名黑山寨的李姓年轻将领。

生了李兆惠,比金刀还要大一岁。

至于萧摩赫,则是萧图剌朵的孙子,第五镇副都统萧赤鲁的儿子。

相比于李兆惠的沉稳寡言,萧摩赫德眼神里便带着几分机灵。

还有其他一些孩子年纪相仿的孩子,平日里总黏在一起,像一群撒欢的小马驹。

“小王爷,慢点儿跑,别摔着。”

卖豆腐脑的王大爷笑着喊道,还顺手舀了一勺热乎的豆腐脑:“要不要来一碗?刚出锅的,咸的!”

老头之所以卖豆腐脑,那是因为闲的无聊。

他有三个儿子都在北疆军中,最厉害的一个已经成为第二镇的副万户,还有一个也当了东海的牧屯兵万户。

金州乃是李骁的起家之地,这里的百姓只要不是能力太差,基本上都能有个不错的前程。

金刀停下脚步,摆了摆手:“不了王爷爷,我们刚吃过了,要去看张爷爷做木枪呢!”

周围的百姓们看到金刀,也同样纷纷笑着打招呼。

“小王爷的精神头真好。”

“这孩子长得真壮实,跟大王年轻时一个样。”

“咱们金州的小家伙们,都跟小猛虎一样,壮的很。”

金刀听着这些话,小胸脯挺得更高了。

龙城的百姓本就特殊,大多是北疆将领的家眷,还有一些是曾经的金州老汉民。

这里没有其他都城的等级森严,反倒像个住着上千户熟人的大型村寨。

街上的老头老太太,不是这个将领的母亲,就是那个官员的婶子。

金刀身后的小伙伴们,好些都是这些长辈的孙子、小儿子,平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亲热得很。

不远处,一群身穿便衣的王府护卫正分散站在街角、巷口,目光时不时落在金刀身上。

他们不靠近打扰孩子们玩耍,却能在任何危险出现时第一时间冲过来。

龙城虽然安全,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孩子们玩着玩着,又听见街角传来百姓对李骁的夸赞:“大王这次东征,不仅拿下关中,还让金国割地赔款,以后咱们北疆的日子更安稳了。”

“可不是嘛,我家那口子跟着第一镇出征,昨天提前回来龙城报信,跟我念叨着大王待将士们好得很。”

“能经常吃到肉,受伤了也给安排个官当当呢。”

金刀停下脚步,侧着耳朵听,小脸上满是骄傲。

这些话他听了无数遍,却每次都像第一次听到那样兴奋。

这就是他的父亲,北疆之主,秦王李骁。

他搂着萧摩赫德肩膀,对着身后的小伙伴们大手一挥:“走,咱们去城外骑马。”

“我要练骑术,等父王回来,让他看看我骑得有多好。”

几个小伙伴立刻欢呼着跟上,朝着城外的马场跑去。

十日后,龙城城外的官道上,终于传来了震天的马蹄声。

先是一面金色日月战旗出现在地平线,紧接着,穿着黄色甲胄的北疆军士兵骑着高头大马,浩浩荡荡地走来。

士兵们的甲胄上还沾着洗不掉的血污,衣袍也是脏兮兮的,但脏乱中却难言一种野性的彪悍之气。

更难掩眼中的精气神,那是打了胜仗的骄傲,更是终于回家的喜悦。

队伍中间,跟着众多马车,有的装着北疆军的辎重,有的则放着一个个黑漆木盒。

里面是战死士兵的骨灰,这是大军从关中带回的“特殊行囊”,要交还给他们的家人。

李骁骑在黑马上,看着远处龙城熟悉的轮廓,浑身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两年多了,总算回来了。”他轻声喃喃,眼中满是释然。

这两年多,从漠北到关中,历经无数场战斗,如今带着大军平安归来,看着故土就在眼前,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一空。

马车里,李灵阳、赵玥、王兰几个女人听到马上便能到龙城了,也重重松了口气。

六千里路,四个月的旅程,对她们来说简直是一场煎熬。

尤其是赵玥,从临安到金州足足八千多里路。

她从一开始的水土不服、骑马颠簸,到后来竟能熟练地骑在马上赶路,柔弱的肩膀也扛起了旅途的艰辛。

此刻看着龙城的城墙,她眼中泛起一丝泪光,这漫长的旅途,终于到了终点。

只是可惜,有很多跟她一起从临安来的随从,倒在了路上。

“是大王的大军。”

距离龙城还有将近十几里的时候,道路两侧便有了很多等待着的百姓,对着大军大喊起来。

一个老汉激动地挥着手:“大牛啊!你是不是在队伍里?爹来接你了!”

一个妇人抱着孩子,踮着脚往队伍里望,嘴里念叨着:“当家的,你可一定要平安回来啊!”

当北疆军走近时,百姓们的欢呼声更响了:“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