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洞房花烛,十万民户入漠北(2 / 5)

他们只关心什么时候轮到自己领粥,怎么样才能领一碗更稠的粥。

队伍之中,王老太紧紧抱着怀里的婴儿,与老王头相互搀扶着。

两人已经饿了三天,身上早就没了力气,孩子也被饿得失了声,小脸皱成一团,只有微弱的呼吸证明还活着。

“老婆子,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到咱们了。”

老王头哑着嗓子安慰,枯瘦的手紧紧攥着妻子的胳膊,生怕一松手人就栽倒下去。

王老太点点头,饿的根本不想说话,只有浑浊的眼泪顺着皱纹滑落。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一群身穿黄甲的北疆骑兵纵马而来,精气神十足,与这些饥饿的百姓和战俘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面对这些彪悍的北疆骑兵,原本有些骚动的百姓们瞬间安静下来,纷纷低下头缩起肩膀,像受惊的鹌鹑般不敢出声。

这些北疆骑兵是真的会杀人。

前几日有一群人哄抢白粥,惊动了一支骑兵杀来,如切瓜砍菜般斩了十几人,当场就平息了动乱。

随后又挑出十几个抢得最欢的,当着所有人的面砍了脑袋。

自那以后,再也没人敢作乱,全都老老实实排队,连大气都不敢喘。

王老头夫妇也赶忙低下头,正准备把孩子往怀里再掖紧些,老王头的余光却瞥见了领头那名北疆军官的侧脸。

那道再熟悉不过的身影,让他瞬间呆愣在原地,浑浊的眼睛猛地睁大,难以置信地看向那人:“老……老大?”

“老婆子,你快看。”

“那个人怎么跟老大长的那么像啊!”

老王头抓住妻子的胳膊用力摇晃,声音里带着颤抖的狂喜。

王老太也赶忙抬头望去,越看越激动,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那眉眼,那鼻梁,分明就是他们失踪两年的大儿子啊!

“老大~”

“儿啊~”

“我是你爹啊~”

“我在这儿啊!”

老两口挣脱队列,踉踉跄跄地向着骑兵方向跑去。

“吁——”

隐约听到熟悉的呼喊,都尉王强猛地勒住战马。

他循着声音望去,在黑压压的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那两个憔悴孱弱的身影。

正是他的爹娘!

“爹!娘!”

王强同样立马激动大喊一声,眼眶瞬间红了,声音哽咽得不成样子。

他是两年前在河西之战中被俘虏的,后来便留在了北疆军中,如今已是一名都尉。

攻破兴庆府后,他第一时间就赶回老宅,却发现早已人去房空。

但看那生活痕迹,应该是刚离开不久,于是他便四处寻找。

跑了好几个难民点,终于在这里找到了父母。

王强翻身下马,几乎是踉跄着向前冲去,“噗通”一声跪在父母面前,紧紧抱住他们枯瘦的腿:“爹!娘!儿子不孝,让你们受苦了!”

“呜呜呜呜~”

“儿子回来晚了啊~”

老王头抚摸着儿子身上的甲胄,粗糙的手掌在冰冷的金属上不住颤抖:“不晚,不晚……你活着就好,活着就好啊……”

“我们还以为你没了呢~”王老太流泪道。

“爹,娘,是儿子没用,没能护住家里……”

“这两年我在北疆夜夜想你们,就怕……就怕再也见不到你们……”

王老太颤抖着抚摸儿子的脸颊,哭着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儿出息了,成了大官了……”

哭着哭着,王老太突然身子一软,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娘!”

王强眼疾手快,赶忙伸手抱住母亲,只觉得怀里的人轻得像片羽毛:“娘!您怎么了?”

老王头急得直跺脚:“你娘三天没沾一粒米了。”

“前几日,兴庆府的乱兵把家里最后一点存粮抢了个精光,她硬是把仅有的一勺米糠喂给了孩子……”

王强听着,心如刀绞,猛地回头,对着身后的属下大喊:“快!把我的口粮拿来!”

一名士兵迅速奔来,从行囊里掏出馕饼、肉干、奶皮子,这些都是北疆军日常的吃食,顶饿抗饥。

王强抓过食物就往母亲面前送,可手刚伸到半空就停住了——母亲昏迷不醒,父亲又年迈体衰,哪里嚼得动这些干硬的东西?

“去前面施粥点,拿两碗热米粥来!”王强又急又气。

士兵应声跑开,片刻后端来两碗米粥。

王强先给父亲递过一碗,然后亲自喂给母亲。

又看向孩子问道:“这孩子……是老二的娃?”

他在北疆待了两年,一直盼着家里添丁进口,以为二弟早就成亲生子了。

老王头接过米粥喝了一大口,脸上却涌上悲伤:“这是吴大脚的孩子。他家婆娘……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