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河南义军进京(2 / 3)

晋庭汉裔 陈瑞聪 5115 字 5个月前

薄弱处突破禁军的防线。

但陆机吃准了河南义军的缺陷——义军军心不齐,军纪涣散。

因此,他特地建议孙秀,在河南义军行动之前,让禁军进逼到与许昌只有数十里之遥的阳翟。而许昌是河南义军的大本营,在这个距离内,河南义军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禁军看得清清楚楚。司马冏必然不敢禁军面前贸然分兵进攻洛阳,否则,极可能被各个击破。

这使得司马冏军队虽众,除去北上作战以外,就只有一个选项——南下进攻孟观。

结果可想而知,司马冏手下的将领都是新手,没什么作战经验,军队素质也良莠不齐,试图举兵北上猛攻张泓,结果战场上屡战屡败。想要分兵南下去进攻孟观,解除威胁,也是伤亡惨重。

当然,这并非是说,河南义军在战场上毫无建树。

几次失败后,司马冏从祖逖计策,效仿当年官渡之战时袁绍的做法,在颍阴高壁深垒,且设有埋伏,佯装有部队不断逃散,以此引诱禁军来攻。张泓接连战胜之下,果然轻敌,率众前来夜袭颍阴大营,结果被河南义军打得大败,损失了有数千人。

只是此战之后,张泓率众固守阳翟,河南义军也毫无办法,两军来回试探,始终维持在僵局之内。

等刘羡率众前来解围时,阳翟禁军终于知道了赵王孙秀身死的消息,他们丧失了继续作战的理由,哪怕明知前途黯淡,也只能就地投降。

至此,河南义军终于打通了北上的道路,全军自阳翟、鄂阪关上洛,便有了方才的这一幕。

刘羡虽然谦虚,但河北义军率先入洛是不争的事实,司马冏难免耿耿于怀,屡屡在路上向刘羡询问河北战事的详情,并且感慨道:“唉,国家代有名将,看来新一代士人的领袖,就是怀冲你了。”

“哪里,哪里。”刘羡道:“我军能得胜,主要还是殿下军盛,使得孙秀重视河南,着重布置而已。河北可没有孟观这等名将镇守。所以说,我们能得胜入洛,也是依靠了殿下的牵制,河南河北,不分彼此,功劳都是一样的。”

这套说辞还是很令司马冏满意的,他终于露出一个由衷的笑容,手拍马鞍道:“怀冲说得很好,只有义军团结一心,方才能使天下安稳。”

而提起孟观,他有些咬牙切齿,忍不住握拳发誓道:“可惜,荆州尚有贼寇未除,且等我禀明天子,必杀孟观全族!”

刘羡闻言,不觉心中一跳,眼前似乎闪过孟观和孟平的影子,说不清是什么滋味,更不知该如何表态。

好在对于孟观的话题,司马冏也只是说说,他更关注洛阳的朝局,这影响到他的切身利益,便又向刘羡问道:“成都王与常山王两位殿下,既然已经在洛阳待了一段时日,不知有何新政啊?”

刘羡知道,司马冏是担心二王先抢了他的功劳,心中不由有些鄙夷,但他面容上还是不动声色,回答道:

“回禀齐王殿下,两位殿下只是迎回天子,处死了赵王以及孙秀几位元凶巨恶而已,除此之外,所有事务都不敢独裁,都留待殿下您进京以后,再做议论。”

司马冏果然流露出欣喜之色,他对着刘羡连连表态道:“好!好!二王不负我,我亦不负二王!”

不过话是如此说,但随行的一些义军将领却脸色不豫。这可以理解,对于他们来说,本来是打算借勤王为良机,建功立业,但结果却是接连遇挫,不得寸进。眼下木已成舟,大功劳已让河北义军拿去了,哪怕河北义军愿意吐出一些功劳来分享,也比不上自己独享功劳。

故而董艾开口揶揄刘羡说:“据说孙秀死时,高呼什么甲子浩劫将要来临,需要太平真君降世,方能消除灾厄,不知是真是假啊?”

听闻此言,刘羡脸色顿时一变,显然戳中了他的心病。但还未等他说话,一旁沉默良久的祖逖立即变色,呵斥董艾道:

“董君何出此言?!怀冲和孙秀素怀旧怨,孙秀在临死之前,以如此言语祸乱人心,无非就是想陷害忠良,令朝廷自废武功罢了!此事天下人皆明了,你此时提起,是何用意?!”

他随即又说:“我素来与刘怀冲友善,最知道他人品不过。观他做人处事,何曾对不起朝廷?当年在东宫倒杨、后来在关西平叛、还有倒后、勤王,哪一次他不是出生入死,敢为人先?哪里容得了他人指责?!”

董艾本来也就是想捉弄下刘羡,没想到祖逖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但祖逖说得义正言辞,他也无话可以反驳,一时间有些讪讪,连忙自辩说:“我素来敬仰刘君,只不过是路上无聊,闲时开个玩笑而已,若有冒犯,还望刘君不要介意。”

而一旁的司马冏也笑着解围道:“孙秀此人素来奸邪,是世人皆知的,谁会把他的话当真呢?不过龙骧,这种玩笑确实还是少开,毕竟怀冲是高洁之人,不比你有十六房小妾。”

众人都哄笑以对,刘羡的脸色才好了一些。等其余人散开,他悄悄对祖逖道谢,祖逖则摆手说道:“无关紧要的小事罢了,我就是见不得有人滥传谣言,害人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