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司马颖赴北(2 / 3)

晋庭汉裔 陈瑞聪 5400 字 5个月前

一反以往的随意风格,如同一名士子一般正襟危坐。而且不止如此,他身穿极为豪华的衮服,头戴远游冠,上着曲领白衬的朱衣绛纱襮,下着绘有九章的皂色长裳,腰佩火珠素首剑,缠玉钩燮兽头鞶囊,露出象征皇太子身份的四采朱黄绶金玺龟钮。

他坐在人群之中,虽然脸色苍白,但是身姿昂然,全身都散发出高贵不凡的气质。

刘羡一时看愣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这个人竟然就是太子司马遹,继而在心中赞叹:这难道才是他的真实面貌?

司马遹以往在东宫的举止还历历在目,那衣衫不整而粗率的模样,捉弄人时不时露出的奇怪笑容,给了他一种夜枭般的气质。可眼下,刘羡生平第一次见他穿着衮服,穿上了真正皇太子所应穿着的服装。这时刘羡也惊叹着,原来穿着能让一个人有这样大的改变,这是刘羡从未见过的事。

之前他常常被人怀疑不似人君,现在却毫无疑问地释放着王者气象。

等司马遹的眼神转移到刘羡身上,刘羡的眼睛与之相撞,也不禁微微低头,这还是第一次,刘羡从司马遹的眼神中察觉到了力量。

司马遹挥手令宦官过来,低声说了几句,然后宦官又走到刘羡身前道:“荡寇将军,殿下让您坐到左边的次席。”

就连一言一行也符合礼仪了吗?刘羡心下感慨,他向太子微微拱手,便到司马遹指定的位置坐下。

由于刘羡坐的位置离太子较近,稍稍有所逾矩,因此太子解释说:“诸公都是天下闻名的名士,但当年三杨作乱,是他救过我的性命,这是我的恩人啊!赐酒!”

很显然,在座的贵人们也为司马遹的表现感到不可思议,他们都没有反对,而是说:“太子盛德。”

紧接着,司马遹又对刘羡说:“母后为我增添了三千卫率,这是件好事,但话说回来,我手下会用兵的人不多,怀冲,从今天开始,这些人,以后便交给你处置了。”

说罢,在场的人不由很惊讶地看向刘羡。虽然众人都知道刘羡对他有救命之恩,但是刘羡被贬到关西,离开东宫已经有八年了,其间东宫不知来了又去多少人。朝中公卿多以为两人的关系淡了,没想到太子竟然会如此重用于他,托付以三分之一的东宫兵力。这也意味着,刘羡由一个无权的闲职将军,一跃成为京畿内举足轻重的将领之一。

当然,这是外人不知道实情,刘羡知明白,这实际上是太子对自己策划刺杀的奖赏。不过即使如此,刘羡心下也有些感动,毕竟自己身份敏感,能够如此得到信用,非需要极大的魄力不可。不管从何等角度来看,太子都对自己仁至义尽了。

他不禁对司马遹再拜道:“谢殿下信任,臣感激涕零。”

眼下太子已有九分明君气象,众人见刘羡又如此受太子重用,那些熟悉的不熟悉的人,都过来找刘羡敬酒庆贺,态度可谓大好。

孟观还对刘羡惋惜说,可惜四月的时候,朝廷不肯用他去平定河北,导致现在还没有平定。刘羡则答道:“这些不过是蟊贼,只要成都王一到,就会自动消散的。”

成都王也知道刘羡的功劳,敬酒时说:“怀冲是知兵之人,不知我此去河北,有没有什么良言相赠?”

司马颖为人谦和有礼,谈吐、相貌都是上上之选,刘羡对他的印象也很好,就说道:“听说河北人才济济,殿下只要做到知人,识人,然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定然能保证河北安宁。”

司马颖笑着颔首,继而畅想道:“也不知道能否找到我的孔明。”

刘羡则心想:“我也未找到我的孔明啊!”

宴会的主角其实还是成都王和太子,两人在宴席上一唱一和,齐王在一旁帮腔,周围的亲王如赵王、梁王也都露出和蔼慈祥的神态来,一起追忆往事,表现出宗室内友爱和谐的气氛。不知不觉间,宴席就到了晚上,也就是快要散会的时候了。

司马颖还在与司马遹依依惜别,表态说:“不管我身在何处,只要太子一声令下,我便星夜来投。”

司马遹也说:“你现在是一镇方伯,重要的是令河北上下和睦,百姓安宁,只要河北归心朝廷,便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说到这里,两人才算是正式告别,宴席也就结束了。

曲终人散,刘羡也准备随大众离开的时候,一名宦官内侍唤住了他,说道:“荡寇将军且慢走,太子有事找你。”

刘羡连忙又返回,不料宦官并没有把他带到前殿,而是太子后宫所在的西殿。进来一看,发现在场的并非只有太子一人,还有一名样貌绝美的女子坐在他身旁,与他神情舒缓地闲话。

刘羡看那女子头戴金步摇、着青白翡翠深衣服饰,顿时猜到了女子身份,连忙行礼道:“刘羡见过太子妃。”

太子妃王惠风还礼道:“将军不必多礼。”说罢,当即慢步退出宫殿。

司马遹此时又恢复了往日的神态,对刘羡嬉笑说:“哈哈,不要这么拘束,就和在家里一样吧。”

“太子留我在这,是有什么话要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