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河北起兵(2 / 3)

晋庭汉裔 陈瑞聪 6218 字 2个月前

高统治者的支持,但现在的他早就失去了这种支持,也无力改变什么了。他只能悲哀地闭上眼,思索挽回一切的办法。

果然,卢志沉默之中,牵秀既提议南征,其余在场的官员纷纷出言附和。在他们看来,战爭即是机会,战爭即是军功,如今征北军司的超然地位,都是来自於上一次討赵的胜利。至於打仗死人这种事情,几千上万年都这么过来了,根本不足为奇。

这场面正合司马颖心意,旁人每讚扬一声,他就点头暗喜一分,全然不顾卢志失望的眼神,抚頜肯定道:“人心可用啊!当作战!只是关於如何南征入洛,还是等朝会上,和大家议论再说吧。”

一时间,將要南征的消息传得满城风雨。鄴城官员们得知后,便四处托举关係,希望藉机向成都王求情,以便在此次南征的队伍中,谋得一个较好的位置。

尤其是对於此次大军的主帅之位,但凡有资格的人,都想去爭一爭。为此,孟玖的门庭可谓络绎不绝,如牵秀、李毅、石超、董洪等人,纷纷向孟玖送上重礼,希望孟玖在成都王面前美言一二。

可出乎意料的是,一贯乐於敛財的孟玖,竟然將这些礼品婉言谢绝了。原因很简单,司马颖早就定下了南征元帅的人选,不是旁人,正是陆机。

上一次討赵之役,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可在绝对优势下,诸將竟然还能在黄桥打个败仗,害得全军譁变,让司马颖半夜出逃。这耻辱的经歷令司马颖刻骨难忘,也使得他极其不信任麾下诸將的能力,故而入洛以后,他一心想寻找一名能够扭转作风的新將领,他就是因此看中了陆机。

陆机身为吴郡陆氏的领袖,父亲是陆抗、祖父是陆逊,所谓家学渊源,对於这一三国时期的第一名將家族,他没有理由不相信陆机的才华。而且论纸上谈兵,陆机入鄴以来,无匹,未逢敌手,就连卢志也逊色三分。

最重要的是,陆机这几年確实做了不少实事。司马颖授权他整顿军纪,於鄴西北演练军阵,讲解军学,编练军队,很见成效。司马颖看在眼里,自然认为他是做统帅的不二人选。

只是当他私下里与陆机提起此事时,陆机竟有几分犹豫,没有立刻答应。

他思忖良久,终於对司马颖说:“殿下,领军作战一直是我的梦想,但以兵法之要来说,恐怕我並不適合作为统帅。”

司马颖奇道:“这是为何”

陆机说道:“孙子有云,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眾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將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可这一战,殿下若令我为统帅,首先,我在河北资歷尚浅,恐怕难得诸將之心,不能上下同欲,这是其一;若不能上下同欲,则诸將各自为战,其中有急功近利者,擅自出战,那就是以不虞而战有虞,这是其二;其中亦有自大狂妄者,不知战而自詡知战,这是其三。”

“有此三不利,面对长沙王和刘羡这样久经沙场的人,恐怕就很难获胜了。”

但司马颖却听出不对来,他笑说道:“士衡说了这么些,不就是怕无人听从军令嘛!这样吧,我將前线军事全权委託给你,你对军中將领有生杀大权,他们还敢违背你吗”

陆机微微苦笑,对於司马颖的信任与重用,他可谓是感激涕零。但这段时间的相处下来,他也非常明白,司马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虽说他敢於放权,也敢於听取意见,可从另一方面来说,成都王的耳根极软,且没有什么恆心与主见,別看此时他答应得好,可一旦有人给他吹耳旁风,又没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见,他就很有可能朝令夕改,自毁承诺。

正是考虑到这个原因,陆机才会提出刺杀司马乂的建议。他何尝不认为这是一个坏主意,可只有这样,他才能確保对司马颖的影响力。

但现在刺杀失败,总要有个人前来统帅全军。陆机既不想让这个机会溜走,同时又自知难以服眾,心中的纠结彷徨,实在难以向旁人言说。

到最后,他领兵的渴望到底压倒了其余念头,终於对司马颖说道:“只要殿下应允我几件事,我便能应允殿下,带兵南下。”

司马颖大喜,击掌道:“士衡但说无妨!”

陆机露出了极为严肃的表情,徐徐陈述道:“我要与殿下约法三章。”

“其一,除去臣外,其余前锋將领,皆不得与鄴城擅自通信,一经发现,请殿下立刻处理,撤下此人!”

“这个不难。”

“其二,我军看似人多,但敌军也非同小可,这不是能短期解决的,希望您不要心急,勿要催逼我出阵大战。”

“好,可以。”

“其三,若旁人有言,说臣有过失,那请您不要急於决定,多听听江统、枣嵩的意见。”

听到这,司马颖觉得都不难做到,很痛快地答应道:“我答应士衡,这三条我都会严加遵守。”

至此,陆机下定决心,应允司马颖,担任河北军队的统帅。

等到九月癸酉,司马颖正式召开朝会,他於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