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西川遗珠(2 / 3)

晋庭汉裔 陈瑞聪 5191 字 2个月前

。后来张弘造反杀皇甫晏,是何攀辅佐王濬平定叛乱。自此,他便成为王濬的副手,当年策划平吴,营造水军,多是由何攀负责。后来入洛面呈平吴策时,竟得到了巨鹿郡公裴秀的欣赏,被招为女婿。

自此以后,何攀儼然成为了在洛蜀人的领袖,成为蜀人中最受重用者。参与平吴之役后,先后担任廷尉平、翊军校尉、宣城內史、东羌校尉、扬州刺史、大司农,官至九卿,又在三杨之乱中护卫天子,爵封西城侯,可谓显赫了。

但何攀的发达无关於其他蜀人,只是因为他是巨鹿郡公的女婿。此后何攀屡屡推荐同乡入朝,朝廷多不应允。加上后党覆灭后,他也遭受牵连。至此他心灰意冷,乾脆便以养病为由辞去官职,不再与任何人交往,反而一直在洛阳疗养身体。

薛懿在信中特意提到,何攀与他们这些蜀汉遗臣不同,当年蜀汉尚在时,何氏一族就已有动摇之心,以为汉室气数將尽,因此早早隱居家中,並不出仕,与刘羡並没有什么君臣干係。

可正因为如此,刘羡愈是要说服他。只有当他这样与汉室並无瓜葛的人,也同意振兴汉室时,其余蜀人才会没有疑虑。

刘羡读罢薛懿的信件,对薛兴道:“请您回去转告薛公,我一定会促成此事。”

当日下午,他就向西城侯府递了一份名帖,希望能求见何攀。结果不出预料,这突如其来的一份拜帖,何攀並不接受,他以身体不適为由,果断回绝了刘羡。

於是次日一早,刘羡又写了一份拜帖,以极为谦逊的口吻,谈及自己拜访的理由。他表示如今国家多难,社稷倾危,藩王各自为政一方,其局面之混乱,堪比周平王东迁。这种危难时刻,长沙王虽有一腔赤胆忠心,但到底是个年轻人,经验不足,正需要何公这样的老人出山,为长沙王指点迷津。

这一次,何攀仍是拒绝了,不过回绝的態度也缓和了许多。他在回信中写:自己並非是诚心回绝,而是確实年老体衰,身体不適,不適合出来做官了。面对国家现在的局面,他智力短浅,看不到出路,也没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就请松滋公不要再做无用功了。而且两人的关係比较尷尬,为了避嫌,也不要再联繫为好。

刘羡见到这封回信,能从中感受到何攀对官场的厌倦,不禁对李盛感慨道:“看来我们这位蜀人领袖,是铁了心,再也不出来做官了。”

李盛道:“主公,是要放弃吗还是直接请天子詔令,强令他就征”

刘羡笑道:“才回绝了两次而已,有什么好放弃的,我曾祖请诸葛丞相出山,不也去了三次吗强迫也不好,平白多些齟齬,何必呢这第三次,我亲自去和他谈吧。”

说罢,他便把手头的一切事务都放了下来,转交给诸位幕僚。自己和阿萝商议了以后,亲自去西市里买了些调理养身的药材,还有一些当季的水果。买完以后,也没有乘车,把药材水果往马鞍上一掛,他就骑著翻羽,悠然自得地前往西城侯府了。与之作陪的,仅有李盛、诸葛延两人。

西城侯府位於洛阳南郊,往南沿铜驼街出宣阳门,过太学,经浮桥出洛水,走约三百步,再绕两个弯,方能看见这座与眾不同的府邸。

走到此处,几乎远离了洛阳的繁华。洛水边遍布柳树,在四月时节,如万千绿帐笼罩江边,格外令人赏心悦目。而在西城侯府周遭,又种满了翠竹,清风来时,竹叶簌簌,好似有千言万语,黄鸝、翠鸟们也隨之附和。听到这种声音,似乎人世的种种烦恼纷爭,都隨风远去了。

刘羡抵达府门前,轻轻叩门,没多久便有一个苍头过来开门。他打量刘羡,见其面目陌生,却穿著稀鬆平常的青色儒裳,头戴纶巾,脚踩步履,是很典型的儒生打扮。但刘羡久经宦海与沙场,身上自有一股贵气与杀气在,令苍头不敢小覷,他小心谨慎地问道:“敢问阁下是……”

诸葛延在一旁道:“我家主公是卫將军、开府仪同三司、领……”

不等他把名號报完,刘羡便回头看了诸葛延一眼,微微摆手打断了他后,再对苍头展顏笑道:“请稟告西城侯,就说刘羡来访。”

那苍头大惊失色,连忙行礼告罪,就往府內去了。

诸葛延见状,对一旁的李盛低声道:“看这脸色我就知道,今天这一行,还是没戏。”

李盛不接话,刘羡则笑骂道:“又不是你被甩脸色,替我发什么牢骚少说点话吧。”

不过诸葛延说的確实没错,少顷,府內便有一个青年人出来。他样貌俏丽,颇似妇人,看上去,大概比刘羡年轻个七八岁,原来是何攀之子何璋。他对刘羡躬身行礼,而后说:“松滋公,家父不出仕的缘由,已经在回信中写清了,何苦又来相逼呢”

“何兄说得哪里话”刘羡同样还以躬礼,起身之后,和声说道:“何兄与何公都误会了,我並不是要逼何公出仕,只是何公是国家栋樑,听说何公身体不適,我特意来送一些养身的草药,还有一些刚熟的毛桃,希望能够拜见何公一面,討教一些问题,仅此而已。”

说罢,他把马鞍上大包小包的礼物都取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