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和社交能力了。”
pony到酒泉到的比up主们还要更早。
这么说,pony对天文学的兴趣绝对是真的。
宣传是宣传,宣传有可能是为了塑造人设。
在人类社会进入到自媒体时代之后,大把的大佬各种在社交媒体上包装自己,给自己塑造人设。
一些他自己宣传的爱好,可能完全是包装出来的结果。
像极越汽车的夏总,在抖音上说什么自己最喜欢汽车,每周都会下赛道,然后拉踩一通小米,后来被扒出来他是在造人设。
但pony喜欢天文和宇宙那是实打实的。
2014年的嫦娥三号发射前夕,pony就跑到西昌市卫星发射中心的拉基参观平台去现场观看发射。
而坐在他边上的就是周红衣。
(2014年12月2日凌晨1点,西昌市卫星发射中心拉基参观平台)
此时3q大战都还没落下帷幕。
为了来看一眼嫦娥奔月,pony捏着鼻子也跑来了,如果不是真正的热爱,这种场合哪怕是邀请了他,也是可以完全拒绝的。
这回也一样,早早就赶到酒泉。
“林教授,我参观过不少商业航天机构造好的、还在造的火箭,你们这个是我见过体积最大的。”pony很是惊叹。
林燃说:“他们要造的是把卫星送上天的火箭,运载量甚至连一吨都不用。
而我们要发射的是8吨载荷的中型火箭,体积肯定要更大。
未来如果要登月,那得有140吨载荷的土星五号,那体积更是庞大到无可附加。”
pony眼神中露出期待。
pony向前迈了一步,靠近火箭的模型,指着那巨大的箭体问道:“林教授,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你们的火箭能够做到如此大载荷吗?具体是如何解决多台发动机并联技术问题的?”
林燃点点头,走到火箭模型旁,指着第一级部分开始解释。
他的声音平稳而清晰,带着一种对技术的深刻理解:“我们的火箭采用了7台yf-102发动机作为第一级,1台yf-102作为第二级。
这种多发动机并联的设计是实现大运载量的关键。”
他顿了顿,转身看向pony,补充道,“一台yf-102的推力就已经很可观,而7台并联的第一级能提供足够的动力,把8吨重的载荷送入轨道。”
pony听得专注,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考什么。
他忍不住追问:“并联这么多发动机,会不会影响火箭的稳定性?你们是如何保证火箭在发射和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的?”
林燃微笑着回答,语气中透着自信:“稳定性确实是多发动机并联设计中的一大挑战,为此,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
他伸出手,比划了一下火箭底部,“首先,我们设计了先进的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每台发动机的推力,并在毫秒级别内进行调整,确保整体推力的平衡。
其次,发动机的安装采用了高精度的对称布局,误差控制在微米级别,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推力不对称带来的影响。”
他停下来,指着模型上的喷嘴,继续说道,“另外,我们还开发了新型的推力矢量控制技术,通过动态调整喷嘴方向,在飞行过程中随时校正火箭的姿态,确保它始终沿着预定轨道飞行。”
pony皱了皱眉,因为林燃说的和他知道的没有太大区别。
准确来说,大家都知道要这么做。
这么做能解决问题。
但问题是知道理论,和实际能搞定压根就是两码事。
他很快恢复平静,赞扬道:“这听起来真是太精密了!”
实际上他心想,还是得看具体发射的效果。
随后pony绕着模型走了一圈,抬头看着那流线型的箭体,但不得不承认,光是从设计本身来看,燃烧一号确实设计的很漂亮。
每一条流线都好像在告诉他,这里就应该这样设计一样。
随便动就会破坏它整体的美感。
pony又问道:“那你们在技术上还有哪些创新的地方?”
林燃指着火箭的外壳:“除了控制系统和发动机布局,我们还在材料和空气动力学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
我们采用了华国航天最新的轻质高强度复合材料减轻了火箭的重量,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pony,有了你给我追加的资金,这才让我下订单的时候更有信心。”
他轻轻敲了敲模型的表面,仿佛在展示它的坚韧,“同时,火箭的流线型设计经过了多次模拟测试,优化了空气动力学性能,减少了飞行阻力。
最重要的是我们创造了一种新的流体力学的模拟计算方法,让它不用依赖风洞也能达到很好的仿真效果。
这些改进让我们的火箭在效率和性能上都有了显著提升。”
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