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飓风的开端(2 / 3)

语权。

山口的焦虑并非始于今天,它开始于去年的所谓合作。

他回想起2024年。

当时,公司高层以一种胜利的姿态宣布,已将28n成熟制程的整套技术、设备图纸和详细的工艺流程,以一个令人乍舌的价格转让给了华国。

“山口君,我们卖的是过时的工具,但赚取的是未来十年的研发资金!”当时的销售总监在庆功宴上眉飞色舞。

但山口和研发部的同事们心里都清楚。

28n是所有后续工艺的工程基石。

在庆功宴的洗手间,山口碰到后脚走进来的销售总监,他提醒道:“华国人不是要买芯片,他们是要买走我们的根,我们卖给他们的,是如何管理一个晶圆厂的全部经验。”

在聚餐上还满脸笑容的销售总监,默默点燃了一根香烟,在吞吐的烟雾中,这位中年男子的脸上看不到半点正面的情绪。

“我们有的选吗?我们没得选,这个时代的麦克阿瑟正端坐在皇居旁的云端之上,逼迫我们出售技术给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你知道的事情,公司高层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千代田的大臣们又怎么会不知道?

但是我们没得选,麦克阿瑟正盯着我们,我们稍微不顺从他的意志,我们就会被从各方面教训。

旁边的4v就是最好的样板。”

当时的山口只是觉得领导都是最好的演员,他们能在不同的场合戴上合适的面具,不太明白对方话中的意思。

谁是麦克阿瑟?4v又怎么了?

一年后的今天,他完全懂了,那位名叫约翰·亚当斯·摩根的家伙,一方面和华国联手收割台股和资本市场,一方面在让霓虹半导体产业自掘坟墓。

在山口看来,也许唯一的好消息是,华国人也要一头钻进nil光刻机这个大坑里去。

华国突破消息传来的当天下午,研发总监召集了所有核心工程师。

会议室的气氛比任何一次光刻机故障都要压抑。

研发总监直接切入正题:“华国市场对我们7n光刻胶和精密研磨液的订单,下季度被要求削减25%。”

房间里一片死寂。

25%的削减,意味着数十亿日元的损失,更意味着华国本土的材料供应商,正在以一种超乎预期的速度进入核心产线。

“但这不可能,”有人忍不住反驳,“华国本土光刻胶的杂质控制在7n良率上根本过不了关!”

总监叹了口气,推了推眼镜,将一份报告投影到屏幕上。

“问题不在这里。

这份报告来自我们的情报部门。

华国政府正在对使用本土材料的晶圆厂,提供高额的良率损失补贴。

他们放弃了短期的盈利,用国家的力量在强制迭代本土材料的质量。”

他目光扫过所有人,语气变得无比沉重:“我们卖给他们的28n技术,让他们掌握了工艺验证和纠错的速度。

千代田是错的,他们太高估了我们的控制能力。

他们以为控制了euv设备,华国就没有办法翻出浪花,实际上大错特错。”

哪怕在私下,霓虹人也不敢指责白宫。

“先生们,我们的优势不再是不可取代,而是难以快速取代。

现在,华国已经向全世界证明,这个快速的时限,居然只有一年。”

从那天起,山口的研发任务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过去,他们的工作是精益求精,将现有光刻胶的纯度提升到数点后更多位,优化其曝光均匀性。

现在,上级要求他将重心完全转向技术突破。

在他的实验记录本首页,他用红笔写下了新的目标:

下一代euv材料,交付时间提前一年。

目标:必须实现五年内无法被模仿的全新化学结构和制备工艺。

山口意识到,他现在是在和时间赛跑,和一个国家机器的投入赛跑。

光刻胶的纯度关乎着霓虹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阵地。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匠人,而是一个在风暴中手持火把拼命奔跑的前哨兵。

晚上,山口坐在家里的榻榻米上,妻子正在厨房准备晚餐,电视里播放着关于此事的特别报道。

一位前经产省的官员在节目中脸色铁青:

“这是霓虹产业战略的彻底失败!我们安于出售成熟技术,满足于短期利润,却失去了居安思危的能力。

华国7n的实现,证明我们对技术垒的信心是多么的傲慢和脆弱。

我们以为我们是产业链的供血者,结果却成了助推剂。

霓虹的技术积累,正在成为华国自主化的加速器!”

妻子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担忧地问:“山口君,这真的会影响到我们吗?你们公司不是,他们的材料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你们的纯度吗?”

山口无奈道:“